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国学文化经典
贯通《金刚经》和《楞严经》——表相和本体,心魔和自性,见思二惑的

贯通《金刚经》和《楞严经》——表相和本体,心魔和自性,见思二惑的

作者: 蠢动含灵 | 来源:发表于2019-10-11 15:21 被阅读0次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金刚经》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唯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终不应言。 ——《楞严经》

    《金刚经》破相和《楞严经》破魔,前者看世界,后者看自己,也就是《道德经》言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奈何今人执相为本且生灭见此起彼伏皆是不自觉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
    《金刚经》言到:没有一个固定的说的清的东西可以被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式方法可说。


    image

    这其中的道理便是每人的实际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不是你看到别人怎么样了,简单的复制一下就行。资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你所看到的是别人成事后展示给你的样子,这个已经是结果了,而看不到的正是别人在成功前所调动的各种内外因素条件。


    image

    “电视节目主持人侃侃而谈”这个东西不知迷住了多少人,看看“金话筒”接送孩子的家长有多少就清楚了,恨不得孩子插上翅膀就能飞。

    这些家长认为成功是因为:
    1、首先要敢于表现,脸皮一定要厚,否则连机会都没有;
    2、口才要好,要练成伶牙俐齿。
    但是,脸皮厚就是脸皮厚,练成以后并不是说想脸皮厚的时候就脸皮厚,该要脸的时候还得要脸,那是不可能的,就像脸皮薄的人也厚不起来一样,脸皮厚就一直事事都会厚下去; 伶牙俐齿别人嘴上不说心里一定讨厌。

    因为:
    1、电视上的人离你太远,跟你没有利益冲突,所以不会带着立场、成见去判断;
    2、展示是需要平台的,所以首先你必须要获取平台,获取平台就是要么有贵人相助,要么获得提拔,这是平时的修行,前提是你不是一个招人烦的人才会有人愿意帮你;
    3、你所看到的主持人伶牙俐齿那是他的工作内容,不是他的生活状态。就是说给你听,演给你看的,主持人本身竞争激烈,他们平时一定是谨言慎行少说不说的,言多必失。

    “敢表现”和“伶牙俐齿”不过是工作状态中的两个表相,它跟搬砖、码字、扫大街、足疗妹或者一泡做成冰淇淋样子的大便是一样的,都是状态的展示;同样,如果你是个主持人,不是你去搬砖就是搬砖的,去码字就是码字的,去扫街就是扫街的,去给人洗脚就是洗脚的,或者是大便样子的冰淇淋。 想搬砖就得先获得搬砖的岗位,想码字就得先获得码字的岗位,想扫街就得先获得扫街的岗位,想给人洗脚就得足疗店先要你。

    怎么获得你想要的岗位才是根本,其次才能在岗位上做事。这个是看不到的,只能靠体会,那就是如何做人了。让人喜欢才有机会,让人烦就完了,真的完了。 道理是正反圆融的,也就是子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现在是彻底的本末倒置了?只能看到其中一面,而且还只是表相。

    image

    《心经》言“颠倒梦想”,《大学》言“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唯识宗要“转识成智”……不是错了,而是反了。


    image

    不是焦虑了就要把焦虑消灭掉,那不过是对同一个东西的其中一种看法。认为压力是负担就是焦虑,认为压力是责任就是动力。不是傲慢了就要把傲慢消灭掉,没有傲气哪来的傲骨,傲进骨子里你才是可敬的人,否则终将碌碌无为。消灭掉某种自认为不好的特质再生出一个自认为好的相反特质就是断灭见。特质就是能量,你消灭掉的正是这股驱动自己的能量。 现在困扰你的只是能量指向的方向反了。 所以,烦恼即菩提。
    《金刚经》言:善护念;《中庸》言:君子慎其独也。 就是让你保护好自己的这股能量。断了,灭了,人也就废了。


    image

    《楞严经》中佛问阿难:罗睺罗敲钟的时候你能听到吗?
    阿难答:能。
    佛又问:钟声消失了,阿难你还听得到吗?
    阿难答:听不到了。
    佛又命罗睺罗敲钟,问阿难:听到了吗?
    阿难答:听到了。
    这时候佛开始给阿难扫盲:既然你前次已经听不到了(闻性已灭),罗睺罗再次敲钟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听到的呢?你听到的只是“没有声音”,是声音在你的“能闻之性”中生灭,而不是你自己“听不到了”。

    刘长卿的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摄人心魄,就是因为它抓住了真心,破掉了断灭见。

    佛以逻辑破逻辑。

    生了焦虑就要灭掉吗,错;
    生了傲慢就要灭掉吗,错;
    是你的能量就是你的,断了灭了都是大错特错。

    断掉灭掉实际上是自我阉割了“能闻”、“能觉”,确实可以感受不到焦虑和傲慢,同样也体会不到快乐和激情,一副行尸走肉而已。鲁迅笔下麻木的中国人就是那时候太过痛苦自我阉割的结果。

    最后,佛告诉阿难:让你谈谈“能闻之性”你都颠三倒四,错认声音本身的生灭为“闻性”,对世事怎么会不持断见。有没有这种感觉,有的人跟他讲话他是真听不懂。说了,说了就说了,为什么这么说,不知道,对方就这么讲的。做事这样,读书也是这样,一定要把字面意思撕扯出来,不去会意,迷在相里面出不来。真懂的人会领会背后的意图,再用另一种相跟你打太极或者直接就把电源拔了,那都是假的,数字信号才是真的。


    image

    表相不破,必落入见惑;心魔不破,必落入思惑。

    还有一种:见惑已断,思惑未除,说时似悟,对境还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贯通《金刚经》和《楞严经》——表相和本体,心魔和自性,见思二惑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at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