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经典国学经典散文特辑
庄子式的分析心理——用心如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庄子式的分析心理——用心如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作者: 蠢动含灵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12:45 被阅读0次

庄子的空船理论大致意思是两船相撞,己方会大骂对方,但当发现对方船上没人的时候就会消气。

见过高分解释是要让我们远离垃圾人,我觉得解释的不够透彻,谁看他的文章都觉得别人垃圾,那就没有不垃圾的了。

或者自己就是别人眼里的垃圾,但自己绝对不会这么认为,依然是无休止的扯皮下去。

正如佛印恶心苏东坡的时候说的:心中有屎,看谁都是屎。再说得明白点——戴上近视镜看到的 一切都比实际上要小。

很多的大人会这么处理问题:例如孩子被石头绊了一下,或者碰到什么坚硬的物体哭了起来,大人会打这个物体希望孩子停止哭闹。此处放下教育方式不表,只说它反应了情绪需要出口,无论是岀到人上还是物上。

外部行为必因心理变化而起,彼船无人只是没了己方攻击欲的承受体而已,己方心理的变化引发了攻击欲却是毋庸置疑的,一定会有个承受体,庄子在文章里没有说,其实这个承受体就是自己:我眼瞎了!这个破地方真不该来!老子要把这拆了……诸如此类!

剥开向外攻击的表象而言,攻击实际是先向内发生的!是潜意识在主导的运作,人的意识这个时候完全做不了这个主,撞船的外部情境触发调用了这些潜意识。

所以撞船后的反应是内部先反应,再向外投射。

是不是常听人说:我当时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你当然控制不住自己,因为你认同了别人对你说的做的,你根本不知道是自己在攻击自己;为什么有人面对非议可以心平气和甚至都不回应呢?

因为潜意识里对此不认同。

就算你再是一个暴躁的人有人跟你争论地球是方的,能惹毛你吗?你根本不会搭理他;倘若你有某种缺陷别人以此调侃你,你肯定就会坐不住了——他讲对了!

金刚经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然潜意识还会接受刺激,但已经不“住”了,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它遮不住你了。

生的又是什么心呢?“妙有”!怎么个妙法?

就像月亮,遮得越少自然会越亮,光明的真心自然而然就在那了。住了多少成见就遮多少,不住就本自圆明。

《心经》言到:不垢不净。

你只有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就能主宰你,你若是有十万个念头,那其中一个念头还能影响你多少呢?十万分之一而已,你就会忽略不计它,无论这个念头是善还是恶,也不论你是被褒奖了还是打击了,善念、邪念、褒奖、打击都是分母。

好的坏的,干净的脏的,美好的丑陋的……就让它自己呆在那,统统容纳,不生出分别见解,它自然影响不到你了。

这就叫荣辱不惊!你不是想的太多,而是见的想的远远不够多,行万里路交万个朋友,见多识广成就你的有用之身,你还会为耳边的几句聒臊凌乱吗?

人一闲下来就要惹是生非,“落花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一个心理学大神说:咨询师是被咨询者治好的。

佛家也说: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

其实就是要活在真实中,有足够多的事做才行,否则玩心理的照样出问题。

攻击欲这个东西其实不是情绪失控造成的,而是太想控导致反弹最终压不住造成的。

否则怎么叫失控呢?

不控反而不用去压,不压就不会反弹。

这并不是让人碰到问题就肆意发泄,而是考验一个人平时的心境如何,功夫在平时,而不在出了问题之后。

平时的心气平,动念自己就能觉察了,一旦觉察自己就没了,就是这么神奇。

而现在的情况是,心被成见装满了,所以有不同的意见、看法进来,立即会被无意识排斥,情绪自然就起来了。

成见越深越排他,控是没法控的,慢慢放下成见吧。

                                                             — 完 —

相关文章

  •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 2021-09-11

    22 平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 国学与教练系列12

    国学教练小工具:大圆镜 先来看原典。 《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在庄...

  • 会爱才是爱,不会爱是伤害

    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一子·应帝王》 这句话的意思是“至人的用心犹如...

  • 无欲则刚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赢,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

  • 【经典品读】至人之用心若镜

    【经典原文】 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选自:《庄子·内篇·应帝王》。 【经典...

  • 心理咨询中,用心若镜

    庄子说,应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大意是说圣人都是用心有如镜子,任物的来...

  • 成为自己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心当如明镜一样,对来的人不迎合,对去的人不挽留,永远做真...

  • 随缘。——节选

    《庄子》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有智慧的人,心就像镜子,对于离开的事物,不刻意去...

  • 相信臣服真我,不与相相相扰。

    第七篇 圣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庄子》 分享:当相信的信心升起,用心就象镜子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式的分析心理——用心如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dq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