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读历史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好久:为什么项羽会被后世如此推崇?当然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实际上很多人可能并不认为建立了蜀汉政权的刘备算是个英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重构了刘备这个历史人物形象,导致刘备的历史形象与民间形象和文学形象反差较大。但对项羽来说,无论是《史记》这种正史中的历史形象,还是各种诗歌影视剧中的文学形象,亦或是老百姓口中的民间形象,都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对此,笔者感觉非常诧异。
字典上关于英雄有两个解释: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后者的解释基本就是句废话,如果以勇武过人来作为评判标准的话,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的确算是个英雄。但如果这样的话,仅汉初能称得上英雄的就比比皆是了。背水一战的韩信、运筹帷幄的张良、治国有方的萧何,甚至勇猛过人的樊哙……都能算得上是英雄。这个解释并没有解释清楚西楚霸王为何会在历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至少比同时期的韩信、张良、萧何他们要高得多。
如果除开战场上的无敌表现,很难再从项羽的身上找到什么亮点了。志在称霸的他几乎也是个政治白痴: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出卖自己的线人曹无伤,心胸狭窄屡被挑拨与谋士范增的关系,放弃关中定都彭城……这样的政治智商即使不成全刘邦,也会成全张邦、赵邦。而且即使到命丧乌江的时候,他还在慨叹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样的智商和见识实在无法不让人摇头。匹夫之勇,应该是对他最准确的概况吧。
项羽算得上是个性格极为复杂的人,韩信评论他是妇人之仁。一方面因为一点小事可能感动得痛苦流涕,否则也不会被狡猾的刘邦期骗;另一方面又极端残,坑秦军、屠咸阳、焚宫殿、烹说者……一个残忍的项王形象跃然纸上。当然,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残忍是必修课,比如刘邦也曾无视自己老父、子女的生命,李世民也曾射杀自己的哥哥。但一个优秀的政治人物,对某些人可能是残忍的,对大多数治下百姓却是有仁爱之心的,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王道。刘邦在进军咸阳后却约法三章,对老百姓不侵不扰,项羽却总愿意在战胜后屠城坑降。
一个失败者未必不能是大英雄,岳飞虽无法完成抗金大业、冤死风波亭,但依然是个爱国将领的典范而为后人敬仰。但一个愚蠢的失败者却不该是,更何况一辈子的打打杀杀既无主观上的正义性(不要告诉我他是为了推翻暴秦统治,这一点用到陈胜吴广身上我更相信),又无客观上的进步性。
笔者想来,之所以项羽被人推上神坛,可能并不是因为他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因为以此为论,或许刘邦、赵匡胤更应该被称之为英雄。更多是因为他身上的刚强和悲壮吧,就像李清照所说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可惜的是,这种刚强在一个政治人物身上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在有人赞赏他刚强的同时,也有人为此惋惜,杜牧就曾感叹“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如果性格不改,恐怕也只能是“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还有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理,特别是像项羽这样悲壮的弱者,再加上有一段与爱人虞姬的凄美爱情结局,可能就更让人同情了。歌曲、戏曲和电影都在试图演绎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当然,英雄这个词也有着宽泛的外延,就像我们说朋友一样。生死患难几十年的人是朋友,刚见面的人也会喊声朋友,但二者的内涵却截然不同。项羽不能不说是个英雄,但也只能算是个入门级英雄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