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7 故乡的海风

作者: 法棍老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2-08 01:09 被阅读34次

    在诸多日本电影中,“海”的意象是随处可见的,无论是经典还是小众,海从未离开过观众的视野。这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像樱花烟火等元素一样深深根植于日本的民族情结中,正如《海的盖子》里女主麻理所说,每天看着大海吃着刨冰那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也正是这个念头,成为了促成她从喧闹繁华的东京回到偏远故乡伊豆小镇的动机。

    在不同的电影中,海除了为电影的视觉营造添砖加瓦,也不乏很多参与叙事的功用。比如北野武《那年夏天,宁静的海》(あの夏、いちばん静かな海 1991),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海浪声,这部电影会沦为怎样的下场。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海街diary 2015),也是频繁用了海的意象来承载和过度四姐妹的情绪。除此之外,还有像《天然子结构》(天然コケッコー 2007)那样展现唯美乡村风光从而达到纯净极致的氛围。

    总体来说,但凡有海的地方,在日本电影中,大多是与故乡勾连的,故乡意味着回归,回归的前身是逃离。在《海的盖子》(海のふた 2015)中,一边是厌倦了东京金钱至上的社会乘着渡轮回到故乡的麻理,一边是因小镇的萧条破败生意难以为继而举家逃离的前男友小治。一个执意要回来,一个怎么挽回都留不住,这也是整部影片温情治愈的画面之外唯一一处剧烈的戏剧冲突,除此之外,就只剩下一个腿长一米八、辞掉东京舞台美术工作义无反顾回到海滨小镇的女文青麻理了。

    文艺、清新、治愈、平淡似乎成了这类电影出场自带的标签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全部中招了。流水账式的和式无聊文化,搭载着《小森林》般返乡的意念,就构成了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是又耐人寻味的都市女青年回乡开店记。

    伊豆乡下的生活祥和又安静,街道上冷冷清清、人迹寥落,神社里快要变成鬼屋。在开头的一个镜头中,麻理伫立在热闹非凡灯火辉煌的东京街头,眼神呆滞、若有所思、神色疲惫,表情麻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她失去了方向。但是当她拿起锯子、提着油漆桶、画着草图认真装修小店时,一切都随心所欲遵循自己的意愿,甚至将前来询问开连锁店的生意拒之门外,也不会因为要草莓味刨冰的小女孩而增加菜单。闲下来带着远道而来的妈妈的朋友的女儿小初去海边游泳、放烟花、捡贝壳,归来时躺在榻榻米上睡个午觉,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似乎在宣誓某种不与世道同流合污的主权,亦能清扫心灵之尘,亦能治愈疗伤。 

    单调的刨冰口味、简约的生活情趣、外加脸上带着疤痕的小初,两个女孩互相搀扶着进行心灵的自我救赎。无论是火灾留下的心理创伤还是逃离都市生活后寻找自我,本质上都是一种超越地理意义的寻根和自我修行。隔着屏幕我仿佛也闻到了伊豆那边吹来的海风,故乡或许已经回不去了,它的发展没有停止,但始终掩饰不住游子眼中的破败。即使回去了,也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归宿,因为我们一旦离开,就会改变太多,而漂泊几乎是一个不个逆的旅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27 故乡的海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rz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