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怀祥传】

作者: 陈良心 | 来源:发表于2023-10-08 03:07 被阅读0次

    晚清民族英雄姚怀祥,鸦片战争为国捐躯的第一人,也是近代中国抵抗外来侵略而壮烈牺牲的第一人,虽鲜为人知,但不应该被遗忘。

    姚怀祥(1783-1840),字斯征,号履堂。福建闽侯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起,历任象山、龙游、嵊县知县。二十年五月调任定海知县。鸦片战争中殉国身死,梵宫池边立"姚公殉难处"石碑以纪。

    任职定海县

    定海县在舟山群岛南部,乃沪浙门户、战略要地海县

    宋改吴越望海县置,清改曰镇海,即今浙江镇海县治。春秋越甬东地,唐置翁山县,寻废,明置定海冲,即舟山也,清初置定海县,复升河北省厅,属浙江,设定海镇总兵驻此,民国仍改为县,属浙江会稽道,县境有定海港,一名道头号澳,为舟山南岸之惟一水道,清道光二十年,英人以焚毁鸦片之故,率军舰陷定海,旋议休战撤军,二十一年,复以兵攻定海,总兵王锡朋、郑国鸿、葛云飞死之,及后和议成,以地还我,有不得割让他国之约。

    历史事件

    1839年6月,道光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30余万斤,举世震撼,人民颂扬。1840年英国在美法两国支持下发动侵华战争。六月初二日,英将懿律率舰四十余艘转而挑衅厦门亦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击退,遂驱舰北上,趁浙江防务空虚,于1840年七月初四日攻入定海五奎山。英军致书总兵张朝发(闽人)面谈,张惧不敢往。姚怀祥“以升平久,军民不事兵甲,且势危无援”说:“我为守土官,当示无畏!”乃携游击罗建功登舰,英将致书,限令半个时辰“将所属海岛堡台投献”,英国人拿出先前早已经拟定的《致定海县令书》:

    大英国特命水师将帅子爵伯麦,敬上书定海县主老爷知悉:现奉大英国主之命,委以大权,率领海陆军士前来住此,特意登岸,占据定海及所属各海岛。该岛居民,若不抗拒本国将军,大英国家亦不欲加害其身家产业。夫粤东大吏如林、邓等,旧年行为无道,凌辱大英国主特命之正领事义律,及英国其他臣民,故非占据,当无办法。现今本国船只派兵保护一切妥当,是以老爷必须即便将定海所属各海岛,及其炮台,一体投降。若投降则可免于杀戮,否则本将帅统领应即用战法夺据之,且递书委员惟于半个时辰内俟候启复。若此时完了,老爷不投降,又并不肯启复,则本将帅统领即行开炮轰击岛地及其炮台,并将率兵登岸,此启。定海县主老爷阅览。

    一千八百四十年七月四日(即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五)。

    姚怀祥严词拒绝,怒斥英军“何故侵我国领土?”勒令撤退,不得犯境。


    电影《鸦片战争》里的姚怀祥


    姚怀祥持书回衙立即部署抗英:

    英军发出了赤裸裸的战争威胁,姚怀祥知抗议无果,返城备战,一面派人向浙江巡抚乌尔恭额、浙江提督祝廷彪请援,一面与舟山镇总兵张朝发商议守战之策。

    张朝发(?—1840),字骏亭,本籍福建惠安人,行伍出身。幼随父徙居福建福鼎秦屿镇(今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太姥山镇),道光十九年(1839),由台湾水师协副将调任定海镇总兵。

    两人分头行动,姚怀祥守县城,张朝发领兵2000守港口,并于衜(古同“道”)头街至半路亭设兵防守,因兵力不足,又派典史全福往乡村招募乡勇数百人协同守城。

    1840年7月5日(清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下午二时,英国舰队
    英舰司令伯麦下令攻城。首先炮击定海城,总兵张朝发在衜(古同“道”)头港指挥抵抗。因“时承平久,兵不习战,仓率应变,闻炮声多畏缩”,张朝发左腿中炮身受重伤,救送镇海,当晚便重伤不治身亡。接替其指挥的游击罗建功、守备龚配道逃走,守军溃退。英军登陆占东岳宫山,印度马德拉斯炮兵、工兵及一个步兵团,连夜逼近城墙400米处,用4门野战炮和榴弹炮,向城内轰击。

    姚怀祥与典史全福急率士民抗击,并以土袋塞四门,决心与城同存亡。无奈军力不足,寡不敌众。在初八日凌晨英军攻破东门后,姚怀祥知事不可为,且身又负伤,危急之际,姚怀祥“声色不变”,脱下衣冠掷付屠者阿狗转告家属曰:“我不克保守兹土,死且有罪;汝辈,寇来勿贻我戚!”再脱下“身上夏布衫与所戴铜边眼镜”交给他的胞弟姚怀铨嘱云:“此物到时,便吾尽节时也!”他的家眷及胞弟姚怀铨由幕客护送“从间道避”。城破,英军步步进逼;因势危无援,姚怀祥退至北门普慈寺前,过成仁祠,挥泪说:“此古人殉难处,亦我舍生取义之所”,穿上最新的官服,站在定海城楼往北京紫禁城的方向,行了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礼,从容跳入梵宫畔之万公潭自杀死节,时年仅58岁。这是鸦片战争中第一个自杀殉国的官吏。典史全福持刀与英兵肉搏,砍死英兵一人后血洒海疆,也壮烈牺牲。浙江定海陷落。

    《清史稿》有载,“城陷南门,怀祥负伤,立城上呼兵,无应者,愤甚,投成仁塘而死。”

    投入这次战斗的英国陆军有皇家十八团、三十六团、四十九团各一部、以及孟加拉志愿兵团共 3000余人。


    为国捐躯

    鸦片战争后,道光帝降旨褒扬恤典,对姚怀祥子弟“恩予世袭绅民”,为“云骑尉三代”“恩骑尉世袭”。怀祥与全福褒称为“定海双忠”。怀祥次子宝训扶柩回籍安葬于福州北门。定海土庶皆白衣哭送,并于万公潭建碑纪念,王丕显作记。绍兴府知府徐荣鸠资“建祠之于(杭州)西湖吴山以祀”,附祀全福。其侄姚宝铭登道光乙巳(1845年)恩科进士,侄姚钟瑞登光绪丁丑(1877年)进士,侄孙姚家琳民国三年法官资格、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列甲班,出任甘肃毛目、盐池、静宁县令、法官,并续其叔姚建斋所著《姚氏述先记》。姚怀祥对经学文学造诣颇深,著有《群经诸解》,已失。有诗文二十卷仅存一卷曰《履堂遗稿》。姚怀祥墓在福州北门外,今无考。咸丰时,名士刘家谋有《过姚履堂墓》诗云:“海暴仍为患,传峰始此州。独能捐一死,犹是励群侯。颜晋车还服,苌弘血已收。裹尸将马革,何意属儒流。”



    在今舟山市定海区镇鳌山海山公园有“姚公殉难处碑”。


    张朝发则被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当做替罪羊,将定海失守责任都推在张朝发一人身上,按丢城失地律,本拟将其处斩。道光帝不明就里,竟然在诏书中严厉斥责张朝发,并拒绝给予他赠官、谥号,甚至不允许其灵柩返回家乡安葬。直到咸丰即位后,张朝发的冤情才得以昭雪,并被追封为武显将军,灵柩由儿子护送回闽安葬。张朝发故乡福鼎人民在太姥山下的瓜园村岩角亭建“浙江定海总兵张朝发墓”,墓前植“已归大海心何负,未斩长鲸死不休”挽碑以为纪念。



    英军入城时,清军营书记李昌达投方河殉职,其妻房氏相随,定海民众佩感其心,在方河处凿井三口,名留方井,立“义士李先生殉难处碑”,寓意千古流芳。


    浙江定海,就此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座陷于外敌之手的城池,但定海人民抗争的怒火从未熄灭,坚壁清野,自发的袭击侵略者,俘获英军数名。

    1841年2月24日(清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初四),以释放被俘英军为条件,英军撤出定海,退往澳门。但同年9月15日(清道光八月一日)英军卷土重来,第二次定海保卫战打响。

    尽管姚怀祥官低位卑,但他忠烈可嘉,宁死不降;在他的身后是一连串不屈的名字,关天培、葛云飞、刘步蟾、邓世昌、左宝贵、聂士成……

    他们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虽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戮力杀敌,危急之时,殉国尽忠,气贯长虹,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勇气,是民族尊严的展现。

    海暴仍为患,传峰始此州;

    独能捐一死,犹是励群侯;

    颜晋车还服,苌弘血已收;

    裹尸将马革,何意属儒流。

    这是咸丰时的名士刘家谋所作《过姚履堂墓》诗,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们以死赴国难,化作啼鹃带血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铮铮名句,也是以姚怀祥为代表的,那一众战死沙场的热血志士之誓言,是中华民族誓死捍卫领土主权完整豪情壮志的宣言。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姚怀祥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wp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