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日更大挑战风语阁
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二十八)

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二十八)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7-08 10:09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因为“交农”事件,秦国差点动乱,变法也差点功亏一篑。而此事件的始作俑者赢驷却安然无恙,全身而退,代他受过是他的两位老师。

这对曾经在秦国显赫一时的铁血人物嬴虔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他愤恨、憋屈,但又无处发泄,他恨商鞅,但为了国家的强大,却不想杀商鞅,更不会破坏商鞅变法,所以他只能选择隐忍,选择自我封闭,从此闭门谢客,与世隔绝。

嬴虔的隐世对于曾经稳固的“铁三角”来说是莫大的损失,商鞅虽然平息了动乱,却将支持变法的“铁三角”拆开了,这也正是以甘龙为首的老世族们阴谋得逞的地方,把嬴虔从“铁三角”中剥离出去,这样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阻挠变法的进程。

嬴虔在时,支持新法的“铁三角”坚不可摧,无论出现任何状况都能平息,现如今,没有了嬴虔的支持,孝公不敢再冒任何风险,哪怕是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不能发生,变法不允许再有任何差池,否则一切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所以,在变法的关键时刻,孝公借着“交农”事件,将赢驷放逐山野,目的是让他远离朝堂,远离这个风云诡谲的政治漩涡,远离那些居心叵测、心怀鬼胎的老世族们,让他们无法再利用他,这既是对赢驷的保护,同时也是保障变法的顺利推行,防患于未然。

虽说以甘龙、杜挚为首的老世族们不遗余力、变着花样、千方百计地阻挠新法,但他们却低估了孝公变法的决心。孝公在新法面前对于一直鼎力支持自己的哥哥和自己的亲儿子都丝毫没有手软,可见其变法的决心之大。

就这样,经过多年的博弈之后,商鞅的改革措施得以在艰难中推行开来,秦国整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上下焕然一新,国力蒸蒸日上,至此,商鞅的变法可以称得上是成功了。

正是有了孝公胸怀大志、坚韧不拔的改革意志,商鞅才能在风起云涌的秦国朝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地实施变法,才能在甘龙、杜挚等老世族的重重阻挠下取得变法成功,新法才能取得“行之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乡邑大治,民殷国富”的硕果。

商鞅变法的成功的是明君强臣的积极配合,是君择臣以才,臣择君以明。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他们共同奠定了日后秦国“大出于天下”的坚实基础。

商鞅变法二十年,不仅仅是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更是使秦国取得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让这个春秋时期的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山东各国眼中的虎狼之国。

但经过变法,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到底如何,需要战争检验。老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公元前354年,孝公派军队偷袭魏国,大败魏军,斩杀魏军七千人,夺回少梁城。

此战为孝公时期收复失地的序幕,商鞅作为主将,在战争中显示了他的军事及外交才能。

公元前352年,孝公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这时的商鞅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风光无两。这一年他率兵长驱直入,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

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魏国固阳。

公元前341年,商鞅领兵与魏国公子卯战于河西之地,商鞅使诈,扣留公子卯后攻击魏军,魏军大败,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

公元前340年,商鞅统领秦国5万新军,隐秘出击大河西岸的魏军,歼灭魏军10多万人,全面收复河西走廊,夺取魏国要塞离石和崤山要地,东出函谷关,开始虎视中原。

商鞅因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然,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秦国霸业达到鼎盛,甚至于超越了穆公时期的辉煌时,公元前338年,一代雄主秦孝公去世,其子赢驷以太子身份即位,是为秦惠文王,正式书写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然而,接下来,商鞅的命运因为秦孝公的离世而急转直下,那么,秦惠文王继位后,商鞅的命运走向又将如何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古文观止: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论伐蜀》出自《战国策·秦策》。 话说公元前361年,蜀国祸起萧墙,秦国欲趁机出兵讨伐以此扩大疆土,但此时韩...

  • [碎语杂记]资治通鉴之司马错论伐蜀

    继续闲读资治通鉴。司马错论伐蜀的故事,实际是司马错和张仪辩论伐蜀还是伐韩的故事,是秦惠王治国理政的故事。周慎靓王五...

  • 司马错论伐蜀

    想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最重要的是投其所好,想要投其所好,就要分析那人想要什么! 公元前316年,巴蜀相攻,...

  • 阅《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可鉴者:1.背景:秦王欲趁蜀内乱而伐蜀,韩国兴兵来犯,秦王举棋不定,此文就伐蜀和伐韩双方唇交舌辨,一击中害。 2....

  • 译注: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我们继续聊战国。。这是大秦朝堂上关于国家战略的辩论。这个“大蝴蝶”带来的效应连锁效应使得5代之后的秦国最终实现了大...

  • 司马错论伐蜀(中)

    《古文观止》第五八篇 换纸方觉爽利 盖前纸洇甚也

  • 司马错论伐蜀(下)

    《古文观止》第五八篇 终于结尾 尚可一观

  • 白话: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争论。司马错主张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的见解。...

  • 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原文】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

  • 秦统一六国的重要一战: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二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io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