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生活,美好的远方,温馨的童年,有趣的经历……这些都是我们诗意的来源,生活的写意。没有彩排过的生活,没有事先写好的剧本,没有预制的人设,没有固定的结局。生活就像没有定调的散文,零散却神俱;生活亦是颠沛的小说,波折却真实;生活又或为浪漫的诗篇,美好却现实。
因为有了对生活的思考,日子的回味,事闻的反刍。所以生活变得浪漫或无趣,人也变得素然或世尘。有了对生活的期望,人就开始变得阳光;有了对日子的怀念,人就开始变得珍吝;有了对事闻的剔习,人就开始变得智敏。你我都因过着不同的生活,经历着不同的日子,听察着不同的事闻。浪漫和无趣的程度变得不同,素然世尘也在靠近远离,所思所想所拥也皆然不同。
像作家像诗人,或现实或浪漫;像老农像富翁,或朴素或骄奢;像这个像那个,或这样或那样。没有一字之规,全凭你的好恶,你的经历你的见闻你的收获你的被目染耳濡。
童年的我们,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而我们所好奇的内容,绝大多数在某种程度上讲都代表着我们的父母或叨念在我们耳旁的大人的好奇。就像马玉圩子里的小孩对白友安和小刘的八卦的围观在闫红看来其背后都藏着一个大人的好奇一样。如此说来,我们身上总是有着大人的影子也是可以解释的,我们总想像大人一样讲话做事也完全可以理解。这是对成长的向往,对身边的人的一种反馈,对生活的一种趋近。
这本书里大都是关于作者本身的一些童年幼时经历见闻的写意回味和品论,而出现在书中的字句,终不会是等到提笔时的臆想或添加,而或多或少再甚大部分都是那时的我的一个最真实的描摹再现。浪漫是与生俱来的,素养是慢慢养成的。从小就对生活日子见闻有着自己独特的想象,诗意的抽象,独立的思考。这就是她的与生俱来,她的经历使然。从小就热爱阅读善于表现的特点成就了她的今天,促成了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彼年此时》。
似乎每一个村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并且在那里都生活着一群像那里的山或土墺的人,他们都属于这个地方。永远的属于。渐渐的,他们也都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他们就是这个村子,这个村子就是他们。而这个山坳里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是会渐渐脱离这儿的,他们或许通过进城务工又或许是默然的在村里呆着期间做这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坚持着,但随着日子的变化,思想的融合和分离。学识和思想终会将他们分离的,任乡村土墺的倔强和乡人的说辞,终究改变不了避免不了这让人欣喜和不舍的分离。他们欣喜,因为村里出了个有学识的人,或多或少能给自己带来丁点儿便宜,他们不舍因为村里又少了一个解闷消遣的对象,又或是从乡人深处的孤独分支出的不舍。
而我们这本书的作者——闫红,也许就是因为多了对阅读的热爱,对乡野俗事的反刍和想象,对美好的向往和期怀。才变成了自己,而我作为一个不成熟的读者,也多想快快长大让自己变得成熟且赋有魅力。我的不足需要各色写者的不吝分享和自我解剖来弥补或是掩盖。我不热爱阅读,但是我同样需要阅读来让我长大。就像某部电视剧里的一句话等到你有一天不再为了某种目的而去阅读,那你就真的是一个虔诚的读者了。
而我现在的功利却又都来源于我的贫瘠。所以投入阅读吧,也许那里真的有你想要拥抱的东西,即使与你冲撞,她也是那样安静礼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