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大人
03
山抹微云秦学士
在秦观十五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家里的生活陷入困顿之中。
在那个年代,读书考科举是唯一的出路,但他的应考之路却并不顺利。
第一次考试,意气风发的秦观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第二次,同样名落孙山,深受打击的他,在家闭门思过一阵子后,发现光靠读书远远不够,得有人赏识才行,这才有了上面拜师苏子的经历。
拜师后,恰好苏轼调任湖州,秦观并随同老师一起出游,顺便散散心。
途径无锡,一起赏玩惠山风光,饱览太湖美景。进入浙江境内,游龙井,逛西湖,拜谒大禹庙,这一路上风光旖旎,秦观也忘却了烦恼。
在绍兴,他遇到了一个知心歌伎,两人相谈甚欢。直到家里人来信催促,他才依依不舍地乘船北归,离别之际,留下了一阙千古名词。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当苏轼看到这首《满庭芳》后,不禁大为赞赏。然而觉得风格有些像柳永,因此戏称:“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从此,秦观便有了“山抹微云君”的绰号。
1084年,苏轼经过江宁,向王安石大力举荐了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
“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
王安石也大为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质朴很像鲍照,谢灵运的风格。”
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
自从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后,便改革考试政策,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
为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大考,秦观没少在策论上下功夫,其文章的谋篇布局和内容立意都是当时第一流水准。
1087年,36岁的他终于荣登进士行列,可谓大器晚成。
之后在苏轼的关照下,秦观仕途一帆风顺,出任太学博士一职,相当于大学教授。
几年后,任职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撰写《神宗实录》,甚是风光。
04
飞红万点愁如海
北宋的党争,自从王安石变法后,就没有消停过。
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启用了反对变法的一切大臣,苏轼也在其列。
但保守派上台后,不顾新法带来的社会价值,一股脑儿的废黜新法。苏轼看不惯这种逆潮流的举措,因此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他只得再次请求外调。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对于秦观,现实就是这般残酷,既然老师倒霉了,徒弟铁定得跟着遭殃。只尝到一点官场甜头的他,瞬间就被打入十八层地狱。
1094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新党再度得势,严酷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这一年,苏轼被贬到惠州,黄庭坚被贬到涪州,秦观也开始了七年的贬谪生涯。
第一站是杭州,这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老天对秦观还不算太坏,苏轼就曾两次在杭州做官。
但屁股还没坐热,新党人士就按耐不住,他们并不想让秦观过得太舒服,想尽办法搜罗罪证,打发他去处州(今丽水)任监酒税。
面对这个可有可无的芝麻官,秦观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不禁想起自己的漂零身世,以及政治遭遇,悲伤之情化作这一阙《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曾经的一切梦幻生活,如今都以不复存在,容颜亦不再。
对每个人来说,时间往往是最大的变量,它意味着要想东山再起,恐怕只能是一场黄粱美梦。
为了排遣孤寂,秦观开始礼佛参禅。但新党还是不放过他,说这分明是不好好工作,发泄不满嘛。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未完待续)
麦大人现已成为官方授权推广专员,通过购买麦大人专属链接简书会员,您将额外获赠:年度会员35个简书贝,尊享会员500个简书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