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朱亭谁还停

作者: 春风巷72号 | 来源:发表于2016-12-31 08:25 被阅读0次

知道朱亭,是因为古代文学老师的说起,她说那是株洲边沿一个被人遗忘的千年古镇。

关于朱亭,百度是这么说的:朱亭,因南宋时朱熹在此讲学而得此名,其实,早在三国时期,朱亭就是一个人口稠密、市面繁华、交通便利的集镇,官方在此设有驿站,亦为兵家必争之地。传说张飞奉刘备之命,曾来此考察军务,他下马时,随从将马拴在驿站旁的一棵樟树上。当年的“拴马樟”,仍然枝繁叶茂,仿佛在向人民诉说着朱亭的沧桑。此外,朱张桥、龙潭书院、紫阳阁、挽洲岛、一苇亭、祖师殿、汪家井、天子岭和马蹄印等诸多历史景观,无不显示出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所以我就慕名去了,结果,我想来个倒叙。走完后我想要不是我没走对地方,要么就是我被老师和百度一起忽悠了,而我更相信后者。

我不敢相信传说中的千年古镇竟然长这样,朱亭街实在太小,只有三条不宽不长的街道,而且几乎没什么买卖,在这城市和旅游景区都塞满了人的节假日,它都没有多少人来往,我每走过,几乎所有人都用惊奇的眼神打量我。

但是最后我明白了,古镇的繁华是不在了,可是朱亭人的古心依然在。

1、 “留守”老人

通往大码头(“大”不是形容词,这是码头的名字)的是一条老巷子,两边的房子估计是朱亭历史的见证者了,那是朱亭最老的房子,如今大多是闭着门的,也不知是否还有人在住。

在一家高高的台阶上,两扇门半开半掩着,一个老人坐在门槛上,蓝衫洗旧,目光呆滞着没有焦距。我走过,他像是有些困难地微微转过头看我,回来时也是,只是目光更漫长了,我回了几次头,他都还是刚才的姿态,我不知道他看了多久。

我想也许他看的不是我之类的陌生人,而是在长望逝去的朱亭,疼惜这最后的古巷……

2、守庙夫妻

遥遥便看到了一棵老树旁有一匹崭新的石马,估计就是当年张飞系马的樟树了。走近去看,果然是,如今这树已经一千八百年了,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栓着的石马却估计建成不到一年,真是穿越式的相遇,未免滑稽了点。

上方是祖师殿,我刚走到门前,就有一个中年妇女从里面出来,擦肩而过的是她诧异的目光,神像前的香火缸上香火新燃,原来她是来上香的。

我走进去却惊讶地发现一个人也没有,想想也是,此非旅游圣地,又岂会有慕名而来的膜拜。

我久立在门旁读着祖师殿启缘碑,却忽然听到旁房有话声传来,一看是一个四十岁的男人,他时不时地在说着什么,我听不懂,想上前去问清楚,但又不知道是不是对我说的,可是那里明明只有我一个人,可他一直坐在那,并不走上来。

我犹疑之际转头却又看到了刚才的妇女,她左右打量了一下我,然后问,你做什么来啊?

我坦白道,随便走走,来看看。

她只说了个好,然后微微笑,转身走进了那个男人的那个房间。

我猜想,他们是夫妻吧,一起在这守庙,而他丈夫,似乎神志有些不清。

我踏进了庙里,一排我不认识的神像,其实除了观音和如来,其它的我基本不认识,我从来不信神,此刻看到他们,却生出一种崇敬感,去拜了三拜,告诉他们我那个永远不变的心愿。

本想撞一撞门外的钟,但怕这唐突会吓到神灵和守庙的他们,于是作罢。他们都习惯了安静了,它们静静地在那里看着朱亭人世变迁,他们在那里静静地守着它们……

3、守堂老人

从祖师殿出来,路过镇政府,从旁路上山,走过一条长满草的台阶,据说的朱亭现存的唯一一条麻石古驿道,数了数,八十六级。

在半山腰看到了一个基督教堂,我惊呆了,因为爬山虎爬满了它的墙壁,与教堂岁月的皱纹简直是天作之合。

犹豫了很久,走了进去,里面每个门都敞开着,屋里潮湿阴暗,但很干净,厨房里油盐和菜都整齐的摆放着,看来是有人住的。

走进礼堂,不是电视剧里洁白亮丽的模样,但庄严之气依然在。背后是一块大玻璃墙,基督教标志性的十字架就是在玻璃的外面一条绿景相拥的小台阶的尽头,给人一种春暖花开朝圣路的感觉。外面的光都从玻璃墙穿进来,让讲台光芒万丈,有如神之光。

在快要出来时听到旁边有声响,就看到了一个略佝偻的老人,我蹑手蹑脚地退了出去。终于放心了,因为还有人似墙上的爬山虎,紧紧静静地依附着这教堂,守护这教堂……

4、守船老人

又来到古码头,没想竟看到泊着一艘渡船。我想去看看河那边的风景,然后在从那边回去,于是就上船了。出乎意料的是船家是个老爷爷,瘦骨嶙峋,很像电影《边城》里的爷爷,不过这不是木船。

来乘船的人不多,只有几个,船家也开船了。河面不是很宽,船很快就到了彼岸,然而一直都没有人来收费,问过后才知道这是义渡的。

我上岸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可以回去的路,只得原路返回,幸亏渡船还在。我刚一上船,船家爷爷就认出来了,问我,你来玩的啊?我说是,再把前因后果给说了。他急切地说,你从那边哪里会回得去啊,从这边搭七点的火车回去吧……

看着他熟练地掌着船,我自作聪明猜想着他的故事:他从前是这里的船家,后来渡客少了,政府为了保护这古码头和方便河两岸来往的人们,就请他来义渡吧。他每天从上午七点到下午五点,断断续续的人,几个又一趟,不知他每天得在两岸之间来回多少次,也不知他这样做多久了,不知他还会做多久,也不知在他之后还会不会有谁来延续……

老师说她对修护千年古镇朱亭的提案受到了重视,政府拟以重金建设。我想是不可能了,古迹已逝,再怎么建设也不过是古树配新马的笑话。

朱亭,它曾让朱熹停留,却没能让历史停留,而后,谁还会为它停留?

千年朱亭谁还停

上一篇:  简书30天/想说一说我的初心

 

相关文章

  • 千年朱亭谁还停

    知道朱亭,是因为古代文学老师的说起,她说那是株洲边沿一个被人遗忘的千年古镇。 关于朱亭,百度是这么说的:朱亭,因南...

  • 《望穿秋水》

    风 停 雨 住 了 你 还 在 为 谁 停 留 是 ...

  • 如今花笑长安客,来往何须落笔亭。

    年光逝去为谁停,二十匆忙走一经。 稚气已随清梦散,诗词不合与谁灵。 如今花笑长安客,来往何须落笔亭。 知是相思还寄...

  • 亭,停也

    人生路上有很多预料不到风景,要学会在最美的地方设置亭子,当你走的累了,急了,就停下来,看看风景,等一等落在...

  • 且停亭

    清代文人李渔想修一座凉亭,有许多人赞助,其中土豪李富贵出钱最多。 凉亭落成的那天,土豪对李渔说:“谁先想好名字,就...

  • 且停亭

    且停亭 文|小曦笔墨 清代文人李渔想修一座凉亭,有许多人赞助,其中土豪李富贵出钱最多。凉亭落成的那天,土豪...

  • “亭”与“停”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希望一直匆匆忙忙,每天打卡,上班,赚钱都是在匆忙的状况中,因为这样我们会感觉很充实。...

  • 且停亭

  • 且停亭

    主标题:用艺术点亮乡村美好未来 副标题:--深圳市且停亭文化有限公司携手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开展武夷山岚谷乡“乡...

  • 且停亭

    “且停亭”,且停停吧! “亭”字旁边要加个“人”才是“停”,漫漫路途中歇歇脚,落落汗,看看山景再出发。亭子就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年朱亭谁还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dv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