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楚庄王从公元前595年9月开始将宋国都城包围,因为宋国的顽强抵抗,一直攻不下宋都。
到了第二年5月,距离首次围宋已经长达9个月,军中粮食已差不多吃完,靠着几个属国的帮助才维持日常生计。楚庄王无计可施,想撤兵回去了。可是被宋国人杀了的申舟之子讥讽楚庄王不为自己父亲报仇,食言而肥。楚庄王无话可答。
曾劝楚庄王不要“蹊田夺牛”的申叔时这时担任楚庄王的车夫,他很清楚目前楚军的处境,最主要是粮食问题。他向楚王建议:在宋都外开辟田地,军士轮换着耕种;再建起很多民房。这样,楚军吃和住的问题就解决了,宋国将会不战而降。
楚王大喜,认为这个主意很好,就照办了。这样,楚国人就把宋都郊外当成了国内土地,建房种田,自食其力,明显是要长期驻扎下去了。
宋国君臣很忧愁,这可怎么办?因为楚军的围困,宋都内的情况非常危急,粮食缺乏,民间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惨剧,也就是民众因为没有粮食吃,而互相交换孩子杀了吃,没有柴烧,就把死人的骨头劈开当柴烧。虽然晋大夫解扬曾告知晋军将前来救援,可是晋军迟迟不来,看样子是不会来了。这种情况如果再持续下去,那么宋都要么被攻下,要么就只能向楚国投降。这两种结果是宋君与大夫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宋国执政华元特别焦急,因为此次围攻是因自己杀了楚国的申舟而引起,自己应当承担责任。他想到了一个主意,目前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了。
这天夜里,华元扮作一个普通人模样,悄悄潜出城去。看到楚国士兵巡逻而来,他迎上前去,假称自己乃是楚国主帅子反的好友,要去拜访他。士兵就告诉了华元子反住处,并称子反喝醉酒后已经睡了。
于是华元就来到子反住处,向卫兵说明来意后,进入了子反卧室。他看到子反已经熟睡,便使劲摇着子反的身子。子反一睁眼,吓了一跳:床前站着一人,正是宋国执政华元,而且手里还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匕首,眼中带着杀气。
子反刚想喊卫兵,华元一手按住他的嘴,一手将匕首抵在他脖子上,叫他不要作声。子反惊恐地问:“你想干什么?”
华元说:“我是为宋国百姓而来。”
子反问:“宋国情况如何?”
华元道:“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子反惊得倒吸一口凉气:“已经严重到这个程度了吗?这可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顿了一顿,子反又问:”先生为何要把这个情况跟我讲?“
华元道:”因为您是君子,君子不可以互相欺骗。“
子反道:”感谢先生信任我,跟我实话实说。既然已经危急到这个程度,那宋国为何不降?“
华元道:”虽然我国面临了严重困难,但全国上下同仇敌恺,誓与楚国抗争到底,所以能坚守这么长时间。如果你们楚军能后退三十里,我们宋国将与你们结盟,绝无反悔!“
子反道:”先生跟我讲了实话,我也跟你讲实话,虽然我们在屯田,但只是给你们造成一个假象罢了,事实上我们军中只有七天的粮食,如果七天之内攻不下宋都,我们也只好班师回国了。我明天就跟王兄说,让他答应撤兵三十里。但是你们宋国可不许失信!“
华元道:“我愿意将自己作为质押,留在楚国。主帅总该相信了吧!”
第二天,楚国主帅,也就是楚庄王的弟弟子反向楚庄王告知此事,要求庄王退军三十里,与宋结盟。庄王开始不答应,子反以大义开释,庄王答应了。
楚国将大军后撤三十里,宋国执政华元如约来到楚营,留于楚为质。子反则进入宋都,代表楚国与宋国结盟。
盟书上写着:“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意思是:我不骗你,你也不骗我。现在的成语“尔虞我诈”就出自此处,可惜意思已经完全相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