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一生最爱的是自然,其次是艺术!

作者: 菜菜小桃子 | 来源:发表于2016-07-05 19:00 被阅读595次

我和谁都不争,我和谁都不屑争。我一生最爱的是自然,其次是艺术。

这是杨绛在读英国诗人兰德的作品时所作的翻译,用这一句话来形容杨绛一生的写照,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同样的“不争”和对艺术的热爱,还体现在“我们仨”之中,记得四年前读我们仨的时候,就被第一章的描写深深的触动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这段话也一直被我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每一次翻看笔记本,都会忍不住重温一遍。

而杨绛先生的与世无争,以及对于幸福的感知,则是从小在父母的熏陶和感染之下,自然形成的。

杨绛在回忆中说:“父亲对母亲尊重爱护,母亲对父亲的特立独行全都理解,全都支持。这种平等相待的夫妻关系,在当时的社会是极为少见的。”而且杨绛的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像是老朋友,他们之间无话不谈,无话不说。

这样一种幸福平等的夫妻关系,不说是在清朝末期的旧社会,哪怕是在现在男女平等的新世纪也是并不多见的。

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杨绛,其童年自然是非常幸福的,而且父母之间这样一种幸福的家庭环境,也在她自己身上得以再现,钱杨两人之间的爱情,也是现如今被传唱最多的佳话。

钱杨之恋,最初也是以书结缘,在初次见面之后,彼此之间都是书信往来,并且一起交流最近看过的书。“我介绍他读 out-witting  our  nerves,我没有书,只介绍了作者和书名,后来他说他借到了,读了。他介绍我读 Henri  Bergson  的Time  and  Free  Will。”

这样一种因书结缘的情感交流也是令无数读书人艳羡不已的,此后两人不仅互相介绍书,并且通信频繁,写信大多用英文。在两人恋爱期间,钱钟书一心想让杨绛报考清华大学的研究院,这样两人就可以再同学一年,但是杨绛无暇申辩,就没有理会他。

钱钟书以为杨绛不理他了,太伤心,便做了许多伤心的诗,并用“辛酸一把泪千行”来形容自己的伤心。在爱情面前钱钟书也是极其痴情的,他们两这种书信之间的往来也是贯穿一生 。

抗战期间,钱钟书远赴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当时杨绛受季玉先生之托,担任振华中学的校长,无暇给钟书回信,但是钟书的信却始终未曾断绝。

在反右斗争之中,杨绛被下放劳改,钟书也经常是每日一信,情意绵绵,又生动有趣。一起下放的同伴,有的压根儿没有家信,有的一星期或两星期才有一封,唯独只有杨绛,天天有信。

两人之间如若分隔两地,链接彼此的情感纽带则是书信,而大多时候,钱杨两人都是守候在彼此身边的,每当这个时候,两人之间谈论最多的就是文学了。

杨绛在回忆她和钱钟书先生在牛津求学时的经历中说“我们文学上的交流,是我们友谊的基础。彼此有心得,交流是乐事,也是趣事。钟书读到好书,知道我也会喜欢的,就让我也读”。正是两人对文学的挚爱,造就了他们日后的文学成就。并且他们一直都是互为欣赏的,也是彼此在创作作品时的第一个读者。

钱钟书写《围城》的时候,每写一章,必然第一时间给杨绛看,两人互为讨论。而杨绛先生在写《洗澡》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让钱钟书阅读。如果看过杨绛先生的《洗澡》,你会发现,杨绛先生的文学成就并不比钱钟书低,而杨绛被我们熟知,却总是以钱钟书夫人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

殊不知在抗战之时,杨先生的名气要比钱的名气更大。在沦陷区的上海,杨绛先生先后创作了《称心如意》《游戏人间》《弄真成假》等戏剧,并且在《称心如意》上演之后,杨绛一夜成名,而杨绛这个名字也是在那个时候取的。因为姐妹之间互相亲昵,将“季康”说成“绛”,于是便取名为“杨绛”,被沿用至今。

现如今大家都以为杨绛是本名,却鲜少有人知道,她本名为“杨季康”。正如现在大家都知道杨绛是钱钟书的妻子,是作家,却不知道她还是一位剧作家,是抗战时期振华中学的校长,同时她还是一位翻译家。 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是第一部首次从西班牙语翻译过来的中译本,为了翻译这本书,48岁的她开始自学西班牙语。但她总是默默的站在身后,与世无争。

钱杨两人不仅是书中的知音,在性格与价值取向上,也都是一致的。最初杨绛接受钱钟书也是因为钟书“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而她自己虽然本科学了四年政治,却无意于政治,一生所爱乃在于文学,这也是他们夫妻两一生的学术写照。

他们之间这一生一直都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和知音,无怪乎钱钟书说杨绛对她而言是“妻子、朋友、情人”,绝无仅有的结合了三种毫不相干的身份。在杨绛和钱钟书看来,夫妻之间应该是终身的朋友,如果是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如果夫妻之间不够朋友,则只好分手。

这样一种朋友的关系一直让我无限神往,在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当少平给少安写信的时候说:“我们应该先是朋友,然后才是兄弟”。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于是在我高中的时候,鼓足勇气,也给哥哥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应该先是朋友,然后才是兄妹”。因为朋友是平等的,而兄妹之间总有一种关照与被关照在其中,自然也夹杂了一些不平等。

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夫妻,恋人还是父母子女兄弟,都应该先是朋友,然后才是世俗之间赋予的关系。也因此在我大学之后,面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总是保持一份亦师亦友的关系,好的书和作品总会第一时间分享,生活的琐事也会互为倾诉。这样一份建立在友谊之上的关系,才会在毕业之后更为深厚也更为长久。

相关文章

  • 杨绛|我一生最爱的是自然,其次是艺术!

    我和谁都不争,我和谁都不屑争。我一生最爱的是自然,其次是艺术。 这是杨绛在读英国诗人兰德的作品时所作的翻译,用这一...

  • 喜欢这些文字。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 ...

  • 83|…

    “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也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 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先生...

  • 《生与死》

    作者最喜欢的译本(杨绛翻译):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用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

  • 岩石再坚硬也是死的,鸡蛋再脆弱也有生命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 ​ 有一件...

  • 人物|杨绛:美人在骨不在皮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 她最为人...

  • 生命的烤火者-杨绛传

    慕容素衣讲述杨绛一生 1: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

  • 我热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

    人一生有不少真切的想要得到的东西,但人生无常且短暂,或许一辈子也遇不着想要得到之物,那就把有限的生命与时光尽量投放...

  •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读后感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讲述了百岁老人杨绛先生超脱优雅的一生。 杨绛的一生是幸福的,亦是幸运的,一生用心爱人,一...

  • 明媚从容,安之若素

    二月,我与杨绛为伴,读了白落梅笔下《杨绛传》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两本书都是写关于杨绛先生一生的故事。《杨绛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绛|我一生最爱的是自然,其次是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ka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