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前的城市管廊下穿隧道我一次都没走过。所以,刚刚要去人民医院看病人的时候,车从吉林大街拐到火车站西出口方向时,一眼看到下穿隧道地面上醒目的左箭头就扎了下去,以为地下这个箭头就是指引我左转弯到中兴街上的,以为前面各种路线都被火车站管制封死了。于是,从隧道出来的时候我就跑到了解放北路的火车站东出口了,又因为只能右转的限制也无法调头回去。就这样,绕到四川路,绕到上海路,绕到天津街,绕了个大圈子回到了火车站西出口。终于到了医院,多绕了20分钟的时间。但是,我似乎并不懊恼,因为这一圈下来,整个城市管廊东西通道连同半径内的路线全都搞清楚了走法。至少某天有个接站、送站的要紧事不会因为蒙圈耽搁20分钟。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系毕业前总体上叫做财经类专业,细化分支叫做会计电算化。因为这样的专业是万能就业专业,所以,我的同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各个领域,银行、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还有各大企业的财务部遍布我的校友同学。我因为大学期间文章不时见报,人也走火入魔,以为将来靠着笔吃饭要比靠摆弄数字吃饭来得容易和有趣。于是,没毕业就到了报社做记者,风里雪里的总算业绩一直还不错。几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路走错了。作为记者,我手里的笔不是自己的,它完全不能按照我的意志去表达。相反,这支笔越发让我战战兢兢,坐立不安,甚至觉得稍有不慎,饭碗都会砸了。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作为科班学生放弃科班业务有多大的风险。你只有在另一个领域里足够优秀才能立住脚跟。可是,如果不走这样一段路,我怎么知道,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靠写字吃饭只能吃到便当和快餐水准,玩财务和金融才能早些年吃得上大餐。
曾经有个比我大两届的学长说起他的工作经历。当时他所在的科研单位要考核选拔几名优秀青年到重要岗位。抽签面试的时候,他搂了个第1号的大宝。进入考场的时候,考官们好像还没准备好,交头接耳的说着话,就给他5分钟让自我介绍。他说了两句话后,发现考官们仍然没有平静下来注意他。于是,这个平时鸟语不错的学长灵机一动,用英文开始自我介绍,考场瞬间安静,主考官一直对他点头微笑,给了他极大的心理暗示和鼓舞。那次考试,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再后来,他知道,那个从头到尾对他点头认可的主考官是个教俄文的教授。可是,如果他早知道,还会在现场动了灵机吗?俄文老先生点赞的不是他的英语口语而是他的现场灵气与勇气。相信这条经验,足以成为他今后的面试宝典了。
在报社工作的不安全感萦绕四年后,我以高分考入机关。不能说那四年是弯路,因为如果没有日日夜夜在新闻一线的讲政治、论时事,我也许就没那么顺利转型了。更多的时候,我们奔跑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可是又不容得停下脚步去思考和判断,也看不到更远的地方,就只能跟着地下的箭头,跟着心理的暗示,即使走过之后发现错了,却也收获了经验和成长。
前些天,和一个重点初中的尖子生聊奥数到底该不该学。她说,小学学过一段时间感觉失败,把数学信心都险些学没了,好在及时放弃,没恶化影响。可是,如果不学,怎能甘心认为成绩一向优异的自己原来没长个奥数的脑袋,又怎能发现没长奥数脑袋,根本不影响做学霸。
我有个闺蜜,谈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未得善果。多年以后,提及那个人,她说,从前太任性,不够成熟,如果换了现在的她,结局都会不同。有些事,只有错了才能吸取教训。有些人,只有等了,才知道不会回来。
多少年前,我们就听过那样的一句话。意思是,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时刻却只有几步。可是,谁能保证这几步不会走错呢?
不走,你连错了都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