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议潮在派出信史后,着手对沙洲进行一番整改。他废除了吐蕃旧规,重新恢复唐朝之前的法令。
他带着他的“归义军”修缮兵器,屯粮练兵,为接下来的战斗作准备。
征战了三年后,张议潮光复了十一座州郡。
这次,他派了29人去长安朝圣,为了消除皇帝对藩镇的顾虑,他让自己的亲哥哥张议潭领队。
因为河西大片地区被收复了,这次的东归之路走得很轻松,没有上一次的艰难和危险。
唐宣宗接见了张议谭,他的手指轻轻抚过被收复的每一座州郡的名字,想起自己的父亲(唐宪宗)未完成的事业,竟然在自己手上完成了,一时百感交集。
唐宣宗把张议谭留在了京城,封官封地。表面上是皇家恩宠,实则是把他当根线攥在手里,以防远在河西的张议潮有其他心思。
张议潮正式获得了朝廷授命,扛起了收复河西的重担。
他招纳吐蕃降兵和汉家士卒,兵锋直指最后一处重镇――凉州。
侄子张淮深被任命为主帅,带领7000名汉蕃将士东征,血战三年后,终于克复凉州,收回了河湟。
河西走廊时隔百余年后,又重新回到大唐的怀抱。张议潮又一次被加封,成了西北最高长官。
可安史之乱以来的疮孔,还等着他去修复。
在他的治理下,河西一地商贾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张议潮的丰功伟业被到处传扬,他是撑起河西天地的一棵巨木。
唐懿宗继位后,只知道吃喝玩乐,大唐复兴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自始至终,大唐都没有给张议潮任何实质性的援助。
党项、回鹘、吐浑、吐蕃,时刻对河西走廊虎视眈眈。
他们来侵犯的时候,一般都是大肆劫掠一通之后,掉头就跑,这也是游牧部落的特点。
张议潮带兵追到吐浑境内,砍死了3位宰相,俘虏了300人,还得到了2000多头驼马牛羊。
后来,他又打到伊州城西,打跑了回鹘部,获得驼马万匹,回鹘只得派人前来求和。
张议潮收编了回鹘部落首领,然后带着他去单挑吐蕃宰相,尚恐热被斩杀,他的首级被送到了京师。
自此,吐蕃王朝逐渐走向消亡。
张议潮69岁时,哥哥张议潭病逝在京城,他决定入京,代替哥哥做皇帝手里的那根线。
张议潮将自己的职位让给侄子张淮深,张淮深正是张议潭的儿子。
张议潮带着家人前往长安城,皇帝授封他为右神武统军,赐给他田地,加官司徒。
张议潮74岁死于长安,死后获赠太保。
5年后,黄巢起义。8年后,归义军内乱。30年后,朱温灭掉唐朝。60年后,西夏灭了归义军。
(资料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