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卑与超越

作者: angie8911 | 来源:发表于2018-04-22 11:58 被阅读43次

    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读书|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则是自卑感的补偿。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阿德勒在他的学说里,还尤其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总是追寻生命的意义,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毕生发展正是对其理论观点的最好的印证。这样一个肯努力修正错误人生信念的人,一个不肯服输坚持追求卓越的人,一个具有奉献合作精神的人,所把握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第一章 我们对于意义的追寻

    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

    1 生活于你的意义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于每个人而言,世界从来不是客观的。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带着我们的经验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世界即如此。所以,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

    2 生命中的三大问题

    第一,在地球的有限资源限制下,为了永存,我们应该如何工作?
    第二,为了与人合作,共同发展,我们应该获得怎样的定位和身份?
    第三,面对“人有男女”和“人类延续依赖于爱与婚姻”这一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我?

    3 真正的生命意义——利他与合作

    能够成功应对生活难题的人似乎都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懂得关注他人,与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难时,能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决。

    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和行为都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并为之努力,他的人生会自然朝着最能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他会为了这一目标不断调整自己,让自己形成相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实践中逐渐学会适应此目标的种种技能。确定了这一人生目标后,个体便自然而然进行自我管理。自己的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4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经验并非成功或失败之母。我们的生活经验对我们没有太大用处,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赋予经验的认知和意义

    因此,个体潜意识的“认知”并不是真的认知,学习的过程就是修正错误经验,进而提高认知。

    身体残缺、被过度娇惯和被人忽视的儿童是最容易形成错误认知信念的。有过这些经历的儿童大多需要外在他人的帮助来纠正其错误的生命观。单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是很难改变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的。

    5 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童年记忆对于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观有着重要价值。原因有二:首先,童年记忆涵盖了一个人对于自己和环境的初始印象,个体第一次将自己外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综合起来考虑;其次,这是个体主观意识的起点,也是人生的起点。

    6 合作的重要性

    人性之所谓无法改变,是因为没有找到改变的正确方法。如果找到了人性曲解的初始端,并配以有效的治疗方法,那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这里所谓的有效方法即培养个体与人合作的勇气和精神。

    第二章 心灵和身体

    1 心灵和身体的联系与冲突| 二元统一,相互促进: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肉体和精神都在进行互相合作,他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精神犹如发动机,将人体的潜能全部激发出来,带领身体进入安全舒适的地位。在身体的每一项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精神的意义。

    2 情感影响发展

    个体心理学认为:感知与生活方式不是互相对立的,当目标确立后,感知会配合目标自动进行调整。

    在六岁之前,一个人的人格就已经成形,他对于生命的意义、追求的目标、处事的方式及情绪的基调都已经固定。这些在以后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他必须得先抛弃童年早期形成的观念认知

    个人的行为很重要。它能表现出个人打算从环境中获得哪一种印象及准备如何运用他的经验。因此,我们只要留心观察个人的行为举止就能了解这个人。行为举止是永远受到人生意义的制约的。

    只有渴望将自己融入社会整体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孩子,才能成功学会如何补偿自己的缺憾。只是想逃避困难的人,必然会落后于他人。

    身体的发展变化不仅受到精神的影响,而且还能反映出精神方面的不足。

    一个人的心智模式、生活态度会对其身体产生持续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在儿时就已经形成了,如果你有足够的人生经验,你就可以从一个人的童年预见他以后的发展趋势。人的性格也会在他的体格中表现出来。

    3 身型、性格与心智

    个体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教育和治疗方面的新启示。我们不能只对某一种病症或一种单独的欠缺之处进行治疗。我们必须对一个人的整个生命态度进行解读,了解他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对生活的态度,对他人的看法等,从中找出他的错误看法。这才是心理学真正该做的事情。

    生活模式和人生态度是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说到底,我们了解一个人根本在于看他的合作能力的高低。

    第三章 自卑与超越

    追求优越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

    只有那些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的人和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是能够超越生活,从而顺利获得优越感的人。

    1 自卑情结

    我们只需要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就可以推断出他们会怎样表现自己。比如一个表现得傲慢自大的人,他一定在想:别看不起我,我要让你们见识一下我有多厉害。如果是一个人说话时总习惯指指点点,他肯定在想:我只有这么强调,大家才能信服我说的话。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勇往直前,便能通过直接、实际的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逐渐摆脱自卑感。没有人能一生被自卑感折磨,人们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感。

    产生自卑的真正原因没有克服,问题就会一直存在,所采取的每一个自欺欺人的行动都会让他的自卑感更加强烈。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愤怒、眼泪、道歉都有可能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我们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感。灵性心理学中找到情绪的原因、通过情景释放情绪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2 追求优越感

    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单单是浮于表面,而是体现在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模式上,它像一个独特的生命基调贯穿人的一生,然而,从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里我们并没有找到明确的目标,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行为举止来推测。

    一个人可以轻易改变他的具体目标,如换各种职业。我们必须找到他内在的一致性,就是其人格的整体。“内在一致性”可以理解为天赋使命。

    优越感的目标一旦被具化后,个体的生活模式、行动都会为此目标服务。他们不会在乎这些行动是否正确,对其他人或事是否会产生影响,他们只在乎是否有利于达成优越感的具体目标。

    不要用自己的价值体系去评判别人的价值,因为根本不是一路的,所以这种评判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偏见”。或者说,评判不要从表面去看,更应该理解行为后面的原因。

    3 设立有意义目标

    如果我们懂得寻求优越感是所有人的目标,我们就能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他们的问题只是在于为自己设立的具体目标是没有意义的。

    追求优越感正是我们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人类的整个活动都建立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上,无论从无到有、从失败到成功,还是从匮乏到富足。但是,在努力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只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的人和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是能够超越生活,从而顺利获得优越感的人。

    第四章 童年记忆

    1 理解记忆

    个体心理学要求我们既要关注人格的整体,多质疑多思考,抓住关键点;又要求我们从细节入手,寻找人格分析的线索,比如一个人初入房间时,握手、微笑、打招呼的具体方式等。从一个方面来了解个体,可能导致认识错误;但从多个方面入手,我们犯认知错误的可能性必然降低。

    我提倡生命在于合作,我认为心理治疗实质上就是合作行为的运用和检验。只有我们真正关心他人,对与他人的合作感兴趣,我们才可能获得心理治疗的成功。

    记忆是不会说谎的,记忆也是人的所有心理现象中最能反映真实自我的一个。记忆有助于个体更高效地认知自我,更准确地解决周围环境的意义。记忆不是偶然存在的,只要存在,就有意义。所以不管记忆清晰还是模糊,近或远,都可以给一个人的成长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2 关于早期记忆的六个案例

    首先,童年记忆已经有了个体人生态度的痕迹,所以我们从中可以找到个人生活模式的根源和表现方式。

    记忆内容的正确性,并不是重要的事情。记忆的价值在于,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自我定位:当我们从经历中形成某种感知后,我们都惯于用这种感知解释以后遇到的所有事。

    第五章  梦

    一个人在梦中的表现也是他人生态度的体现。不管是梦中还是现实中,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是一致的,但是梦对我们的生活模式提供了支持和维护。所代表的内在含义比梦的内容更重要。

    个体心理学认为:

    人们在梦中的目标和白天的目标是一致的,就像人们在梦中也在努力追求白天追求的优越感一样。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生命意义的塑造和达成。

    做梦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活模式不被现实和常识的要求所威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想用公认的常理去解决某个问题,那么他就会在梦中表现出来,引起某种让他坚定自己想法的感觉。

    梦的构成:

    弗洛伊德强调:梦主要是由隐喻和象征构成的。对于梦的解释都是属于个人的,我们不可能用公式来解释符号和隐喻,因为梦是生活模式的产品。

    第五章  学校的影响

    1.教育的变革

    学校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假如父母可以承担教育的所有事宜,并能够解决他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那么便没有学校教育的必要了。

    我们要教会孩子自立并为他人着想。应该教他们关于文学、科学和艺术的知识,让他们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只是习得工作技能而已。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平等、尊重、和平的环境下共同创造人类的文明。

    2 教师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不仅在于授业解惑,还要纠正由于父母的错误教育给孩子造成的性格弱点。有些孩子在家庭中已经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他们很容易适应学校生活,有些孩子还未做好准备

    3 学校里的合作与竞争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发现,孩子在刚开始上学时,他们对竞争的准备远远多于对合作的准备。在学校生活中,对竞争的训练又贯穿始终。可见,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如果一个孩子击败了其他的孩子,拔得头筹,并不能说明他就比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更快乐。这都是由于他们个人的自私心理在作祟。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合作和贡献,而是争取自己的利益。家庭是一个和睦的整体,成员之间也是平等的关系,学校也应该是这样平等的关系。如果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真正彼此感到有兴趣,并享受到合作的快乐。

    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限制自己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老师和学生也应该放弃“遗传的智商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能力”这一观点。

    4 天赋与习得

    迷信遗传会限制儿童的发展,是教育界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它让家长和老师们以此为借口推卸自己教育失败的责任。

    我们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常能力的人都不是因为遗传的基因,而是通过后天长期的兴趣和训练。

    兴趣是影响智力发展的最大因素,兴趣并不是遗传来的,影响兴趣的因素是失败和没有信心。

    大脑的结构肯定是遗传得来的,但是大脑只是思维的工具,并不是产生智力的根源。

    5 区分孩子的个性

    老师应该熟知所有的学生,否则他就无法培养出兴趣和合作精神。

    孩子们有很多种不同的性格,我们不能将他们看成一种固定的类型。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将错误的行为习惯或生活模式纠正过来。这些毛病在童年时期就应该得到纠正,否则成年后的影响会更严重。童年时期的坏习惯和成年后的失败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些没有学会合作的孩子,成年后很容易变成神经症患者、酗酒者、罪犯或者自杀者。

    读书|自卑与超越

    第八章 青春期

    1 青春期心理及生理特征

    青春期的孩子最首要的想法就是证明自己已经成人了。许多人会迫切地表现出自己已独立的意愿。比如会表现出具有独立性、成熟的举止等。但是他们的行为是基于自己对“长大”的理解上的。

    2 青春期的挣扎

    青春期的问题是人生三大问题缺乏训练和适当的准备造成的。多多鼓励孩子是必须的。

    3.青春期的性意识萌芽

    由于在家里缺乏重视或者不被关爱,孩子可能通过发生性关系来与父母对抗,体现自己的优越感。

    通常说来,青春期的孩子会过分看中两性关系。

    等孩子想知道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关于性的知识,而不是报苗助长。

    4.正视青春期

    青春期和更年期一样,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青春期是培养孩子善于合作、奉献、平等对待异性、心态平和的良好契机。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

    犯罪和其它行为一样,是生活模式的反应,不是孤立事件,是有原因的。

    犯罪心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寻找优越感,但方向是错误的。通常犯有两种类型,被忽视的孩子和被宠坏的孩子。还有一类,身体有缺陷的孩子。终究,还是要通过培养孩子对他人产生兴趣的意识,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解决方案:让犯罪意识到自己想法错误的原因,然后培养合作意识,惩罚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罪犯具有挑战的思维模式、不珍惜生命)。

    第十章 职业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职业目的锻炼自己、独立自强,实现个人人生目标。

    1.职业生活的三条纽带

    解决职业,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异性关系。认识分工、才能优化组合,才能让自己参与到社会中去。

    2.职业的早期交易

    训练多方面能力,并帮助孩子找到喜欢做的事情的原因,帮助他们提高更多的动力,然后获得优越感。

    3.影响职业的其他因素

    早起经验能够影响儿童职业倾向的选择。帮助问题儿童找到兴趣所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成年人中也一样。

    第十一章 个体与社会

    宗教、政治从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促进人类进行更高维度的合作。

    前面探讨的内容可总结为:

    读书|自卑与超越

    第六十二章 家庭的影响

    两个人结婚的目的应该是一起努力谋求幸福,让彼此过得更快乐,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中不管哪一方出现问题,整个家庭都不会幸福。婚姻实质上是两个平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没有高低之分。家庭中所有的事情没有控制或权威可言。

    如果一个成员的地位非常突出,更受重视,那一定是不幸的家庭。

    1 母亲的影响

    母亲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而孩子与母亲的合作也是人生合作能力的开端。孩子最初是通过母亲和外在世界发生连接的。如果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不好,其他一切的生活都将无法正常开展。

    母亲与丈夫、孩子、社会的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都需要花费精力去重视

    第一,对于孩子的过分关注会宠坏孩子,影响孩子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的建立。

    第二,母亲对丈夫关注不够,会影响到孩子对于爸爸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孩子与爸爸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

    2 父亲的角色和责任

    对孩子而言,不和谐的家庭也是危险的生存环境。如果父母都是爱自己胜过他人,把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对孩子是有很大伤害的。

    两个人结婚的目的应该是一起努力谋求幸福,让彼此过得更快乐,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中不管哪一方出现问题,整个家庭都不会幸福。

    婚姻实质上两个平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没有高低之分。家庭中所有的事情没有控制或权威可言。

    3为人父母

    更重要时,双方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合作,才会给予对方真正的爱。

    如果一个家庭中没有权威,那想必一定存在真正的合作精神。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父母双方也可以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对于任何子女都不能表现出过分的偏爱,这点非常重要

    假如美满的婚姻对孩子成长不利,那么不幸的婚姻会更为不利,那我们该如何做呢?我们必须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让他真正融入家庭关系中。(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对他的爱是不一样的,父母的感情好了,一起能更好地爱孩子,孩子收获了双倍的爱)

    ps:

    灵性心理让我看到自身成长的一些经历对自己发展的影响和限制,这本书让我从理论的维度提供了一些支撑,然后反思,感觉收获颇多。

    现在所谓的“兴趣”,很多父母带着功利性让孩子去“兴趣班”,简直是对孩子最大的摧残,孩子不仅“兴趣”没了,而且感觉很压抑、不快乐。父母主动观察,通过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或者比如帮助达成心愿饲养小动物,都比盲目参加培训班效果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自卑与超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nq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