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心情总有些憋闷的焦躁,这样的焦躁源自于自己对生活、对自己的不满,源自于自己对这些不满的无能为力,或许其中更有些自己对这些不满想要有所作为却又不良行动的愤懑。
于是,每每在燥热的天气里,在狂躁的心情里,有一股浓浓的、腻腻的湿气在体内横冲直撞,逮着人们就开始撒气,布满戾气、怒目圆睁的面容不仅吓坏了孩子,更是让生活陷入一地鸡毛。
回望成年后的若干年,细想婚后的这三年,莫名其妙地,悲从中来-----我越来越活成了我妈的样子。细思极恐地认为,这大概就是绝望并油腻的中年妇女时代的前兆吧。
不能说活成我妈的样子不好。我的妈妈是一个居家贤良、热爱生活、略有情趣的母亲。一日三餐,家里家外,将我爸和我姐妹二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你没想到的,她能替你想到,你想到的,她更是想的周到妥帖。可以说,有她在的日子里,无论在怎样的生活,都是心有底气的。
只有一点,脾气易怒。
记得我在筹备婚礼的时候,我爸曾私下对我说,作为一个即将成为妻子的女人来说,对自身脾气的自我修行是婚姻生活的第一门基础课,不要光会发脾气却不懂得撒娇,在中国这样的传统国家,一个光会发脾气的女人在婚姻里是容易吃亏的。
我爸的这一观点虽然略微违背现今的女子当自强,不应依附从属于男人的大环境,但也不得不说,确实是适应现实生活的。毕竟,没有谁能够在生活里无限包容一个易怒的人,无论男女。
从前未曾用心回想母亲的怒气。总是以一个孩童的心性去倾听母亲发怒时的一言一行,直观地以为一切都是父亲龟毛性情的错。但当现在自己临近中年,面对自己在婚姻的琐碎、孩子的顽劣、工作的焦烂中日渐呈现出的,犹如母亲一般的怒气、戾气以及頽气中,我才好似看到了这些脾气真正的源来----对现实的力不从心的无力感。
在母亲心态平静的时候,她也总是会感慨自己在四姐妹当中或许是生活最好的那个。自己有工作收入,家长的一切经济问题从来不用操心,自有父亲妥帖并且无后患地处理清楚,除了日常家务及饮食起居,一应不需烦恼,哪怕家中一个螺丝坏掉了,一声招呼,父亲自会处理得当。虽然大半生里偶有波澜,但到底好的居多。
而唯一的无力感,就是在这一切看似安稳平静的背后,总有一种无奈感,无奈父亲爱喝酒且酒后心性大变,无奈在自己想要的和家人想要的理念相左时自己瞻前顾后、难以决断的优柔,无奈自己在那种面对生活、面对现实时的想要从容感的被需要却总毁在一种不自知的想要逃离的被压迫感。于是,急于寻找一个发泄的出口,不思量的怒气冲口而出,未控制的情绪翻腾喷发。
说到底,那是对自己失望的一种外在转嫁。面对自己没有能力的承担、没有勇气的追求,没有底气扛起自己想要的生活,却又不肯承认自己的没用和懦弱,只好将理由嫁接给他人,怨怼他人的不支持、不理解、不配合造成自己不如意的一切。
早上在公众号里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在一家烘焙店里偶遇一位七旬的老人,优雅、干净,从容。在短暂的几次接触里,感受到来自这个单薄老妇人身上的坚强、自爱。面对早逝的丈夫、夭折的独子,她坚强着,每日到烘焙店里,点一杯奶茶,要多加糖,这样苦闷的生活就会有甜甜的暖心。一个人独自居住一栋两层的洋房,可是会守着一个在星空下跳舞的女人的木刻艺术品,卧在露台玻璃房里仰望星空,看星星们在黑色的夜幕里跳舞,用宁静的精神意味滋养自己贞静的内核。会在无事的午后去跳交谊舞,在和舞伴搭档的一转一抛中,感受生命的跳动,就算因此引起舞伴老婆的误会,大庭广众被泼了奶茶,也能淡定擦拭水渍,从容地离去。谁也不曾想,她是一位已经罹患癌症多年的孤独老人,她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敬重,对日常的仪式感,令她到死都仪态万方,一个人静静地、有格调的离去。
也许没有人愿意拥有她的经历,但一定有很多人想要活成她的样子,如同一颗老松,兀自优雅美丽、挺拔从容,眼泛流光。只是,大多数人走着走着,就成了鱼眼珠的油腻妇人。嗯,是妇人,而不是女子。妇人庸俗油腻,混沌粗鄙。女子却是不同,到老都是眉目清澈,笑容纯净,内里贞静,满满的少女内核,周身星辰璀璨。
这样的女子,会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给自己留下一处独处的空间,无论是一处自己的屋子,或是一处自由的精神。她们在那里,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在自己爱的事情里感受自己命里的力量。哪怕是很无用的的事情,比如同事L的母亲,以养鸡鸭为乐,每日的休闲就是面对着自己一院的鸡鸭会心一笑。
面对无能为力的事与人,也会对自己会心一笑,淡淡地拭去阴霾,如同那位七旬老人拭去头顶水渍一般,无力解决,那就坦然面对,让自己在无解的问题里强大生命的韧性。
在苍白的无尽的家事里,搞不定的孩子以及不甚顺心的丈夫之外,保有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或东西的心性和力量。如果暂时不具备,那也没关系,生命很长,命运庞大,姿态从容思绪清明地去解局、去攀爬,在追求努力的路途里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