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在京召开的“两会”中,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先生在回答记者问题中有所提及互联网+教育是最难啃的领域之一,虽未对互联网+教育的“难啃”做详细说明。但也为如今的互联网+教育做出了总结性的现象阐述。
教育体系在成型的过程中本身就有难于创新之忧,在互联网开始在大众概念中熟知以后,教育体系中知识内容的传播依靠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迅速提升了教育的发展速度,由此,很多的教育形式也转型成了通过网络渠道去完成“教”的过程。
但是对于庞大的社会教育脉络,互联网+的生长体系在现在融入互联网的环境来看,仅仅是浅层渗透,看似风口上的K12、在线教育、网校模式,隐藏着很多教育形式上的隐忧。
1.仅仅是互联网工具的运用解决不了教育的忧虑
在2016年,在线教育产业疯狂增长,资本青睐有加。看似大众的追随点看中了在线教育的轻便模式,在线教育的用户量激增,但仍旧无法很好的解决用户在学习惰性和学习成果上的问题。
在在线教育平台去学习的用户,筛选的级别过高,能够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自制力,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对于互联网工具应用灵活。这样的筛选条件解决了成人教育的很大问题,提高了时间内的利用效率。
但对于12岁以下的幼儿和青少年的教育,效果寥寥。相反幼儿及青少年利用网络途径反而更加脱离了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如果让在线教育帮助孩子学习,在学习的同时仍旧需要有家长的实时监督才能保证学习效率。这对于家长是更高的时间成本投入,因此,在模式上很难做到有力推进互联网+教育。
2012年从美国兴起在线教育,2013年时国内在线教育公司丛生,有一段时间平均每天新增2-3家教育公司,在这个时期BAT、网易、小米、金山等都曾重金布局这个产业。但最终,同期的100多家的企业,死亡的30多个,死亡率高于30%,其中包括巨象网、技能都市、乐学网、吖吖网、91师徒网及聚享学等一众项目。
2.传统教育成本较高,互联网+教育企业难以适应。
教育企业在互联网+的道路上推进要依赖着很高的成本支出。教育的成本有三项:隐藏服务成本、人力成本、场地空闲成本。
首先,教育的收费模式称之为预收费模式。不同于普通商品的买到手就完成交易的基本逻辑。在每一个成交之后,都要有长期的成本消耗。其中包括着场地、教师课时费、以及日常支出、服务费用等等。
举例,若一家教育企业在一个成交时间点成交了10000个目标客户,就要担负为10000个客户提供之后定期的服务成本,其隐藏服务成本是单个支出的10000倍。
服务对象的增加也必将带来人力成本上的增加。服务教师、授课教师,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人力成本。
最大难以应付的问题是场地空闲成本。在我们预计建设教育企业之出,我们会预计最大的生源承载量去租用场地,场地将产生装修费用和租金,因此,对于基础成本,企业会有一个达到收支平衡的招生量。
当后期的招生不能满足这个招生量的时候,在教室资源上就会浪费很多的教室资源,这是浪费掉的场地成本之一,另外,在一周的时间内,为教育需求者提供教学的时间有限,工作日或是休息日的场地空闲成本又提高了企业成本。
3.教师的年龄化特点以及国家缺少职业支持。
2017年90后的年龄范围已经22-27岁,作为互联网时代第一批“熟练者”,90后的互联网化更加深入。但因在公办学校教师体系中,90后还不能参与到更多的社会化教学中,处在幼儿和青少年教学中的教师年龄普遍高于35岁甚至更高,在互联网化的特点上难以接受或很难熟练运用。
此外,在教师职业输送上,大学中仍旧没有更多的专业输送专业教师来适应市场的教师需求。教育职业中少了很多年轻化的高级知识人才的输出。
直到今年,在各类学院、大学的专业中才大范围增加了早期教育及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此前,此类职业仍旧以中专和高职的人才输出为满足市场的路径。此类人才在行业发展和促进上影响甚微。因此,在推进互联网+教育中,单一的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难以单点发力,领导教育行业进步。
4.在哪个方向上推进互联网+教育会更加容易
互联网+教育是个难啃的领域,可谓需求多,可满足的点少,利用互联网+的模式转型教育实则就像电商自备物流一样,是很重的布局的工程。以互联网+模式渗透教育,可以归结为利用互联网工具,适应互联网思维。
(1)利用互联网增加知识的娱乐性
教育体制的枯燥,让接受教育的儿童及成年人学习效果极差。这一现象已经将教育成本抬高到普通公众难以接受的地步,在幼儿及青少年的教育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是一家人全部都在付出时间和精力来付出在孩子的教育上,这样使投入的金钱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增加剧烈。
这些成本都将使一大部分教育需求者不能完善的接受教育。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改变教育形式,提升教育的娱乐性。减少教育成本的累加,达到使更多教育需求者可以接受。扩大了互联网+教育的影响。
(2)呼吁构建社区生态
即将教育型企业更多的安置在社区生态圈内,保证了教育企业生长环境。非公办教育企业互联网化代表了社会教育的互联网发展程度,在传统教育企业难于盈利发展的窘境下,调整运营思维,利用社区的生态来辅助教育企业长久存活,保证其生源的产生,才可以让教育企业摆脱长期“营养不良”的负收益困境,有更大力度的增加互联网化的产品研究和运营转型。
(3)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社交数据和教育需求联合分析
目前,幼儿对于互联网工具的运用更加熟练和普及,因此,在成长教育过程中,互联网产品可以深入孩子的生活,分析各类相关数据,为其提供需求的教育产品,成人教育产品也如此应用。
5.结语
互联网+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到各个行业,是依靠着其多样化、轻便、用户存留时间长的典型特点。但对于严重线下、形式固定、链条冗长的教育行业,只能在细枝末节中慢慢改变教育的形式,最终达到理想的互联网+教育。
在今天的互联网企业中,因为其最优势的战场在于线上,但教育的大市场在线下,因此,在拥有实际空间的地产业会有先天的资源去推进互联网+的教育。教育关乎民生大计,关乎国家的综合实力。大企业在这个环节上需要充分发挥社会责任,带领行业前进,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