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吴王夫差在没有和群臣商议的情况下,就自作主张打算同意越国的求和。
面对吴王夫差的一意孤行,伍子胥站出来否定了夫差的想法“不可许也”,因为伍子胥早就看穿了越国的包藏祸心。
伍子胥力谏吴王夫差,不可轻信越国的鬼话,他们谎话连篇,并不是真心的归顺吴国,而且他们也并不是惧怕我们武力的强大,他们之所以求和,不过是想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时间以便东山再起。
越国的文种足智多谋,他派来的使臣净说些谄媚、婉转、驯服之词,来蛊惑君王的心志,让君王您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他这是想把吴国玩弄于股掌之间啊!
文种知道君王您崇尚武力,又争强好胜,所以言辞谦卑恭顺,用以使君王您放纵心志,到中原诸国去纵情妄为,结果导致自己伤害自己。
越国的阴谋是想让我们的军队精疲力尽,百姓颠沛流离,国力日趋衰弱,这样他们就会安安稳稳地收拾残局,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另外,越王勾践又深得民心,四方的百姓都愿意归顺他,再加上天时地利,越国在他的带领下就会愈加的强大,强大到与我们势均力敌。
我们何不趁它现在羽翼还未丰满,就把它消灭在萌芽之中,不给它休养生息的机会,如果等到它强大起来,再对付他可就难了,这不是养虎为患嘛!
伍子胥的这番话可谓是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其中的厉害关系,明若观火。
奈何,刚愎自用的吴王夫差根本就没有采纳伍子胥的建议,他已经狂妄到了极点,根本没把越国放在眼里。
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
吴王夫差闻言哈哈大笑道:“大夫你干嘛长他人志气灭咱自己的威风?像越国这样的小国,怎么能够成为我们的大患呢?
要是没有越国这个小国在旁边做陪衬,那我春秋两季的军事演习向谁炫耀啊!
记得在之前学习的那篇《祭公谏征犬戎》中,祭公谋父与将要攻打犬戎的周穆王说:“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军事实力要懂得韬光养晦,不是随便拿出来炫耀的,如果随便炫耀军事实力,那么就没有威力了。
显然吴王夫差是犯了兵家大忌,做军演应该低调进行,军事实力应该有所保留,这样该出手时才能一招制敌;而反观夫差呢,拿军演作为资本用来炫耀,在小国面前显摆他的强大,所以说骄兵必败。
乃许之成。
于是,夫差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夫差这人真是记吃不记打哈,当年他父亲吴王阖闾就是死在越国人手里,现如今他却认为越国不足为患了,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猪油蒙了心,
就这样,吴王夫差并没有采纳伍子胥的建议,同意了和越国的讲和,也为自己后来的国灭身亡埋下了祸根。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
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表明信用了。”
过去讲究歃血为盟,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结盟,为了表示诚意要举行一种仪式,杀牲口,口里边含着牲口的鲜血,用这个来作为一种盟誓的仪式。
如果这次结盟谁要是背叛了盟友,就将遭到神的制裁,制裁的结果就跟这头被杀了的牲口一样,也就是说,谁要是违背了盟誓,谁就得死。所以这也就相当于对着神发了毒誓了。
现在越国向吴国求和,吴国要与越国举行结盟的仪式,但是又出了岔头了。
越王勾践再次派诸郢稽前来,拒绝举行盟誓,理由是这个结盟仪式到底有没有实际意义,要说有吧,咱们上次结盟嘴边上的血还没干呢,这次就不必重复了。
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
认为盟誓没用吗?大王不用军威便能使唤我越国,为什么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力量呢?
因为结盟就意味着把两国的盟誓向鬼神汇报,越国说我们这一弱小国家跟您这样的大国结盟,根本就用不着麻烦鬼神。有您这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就够了,何必重鬼神而自轻呢?
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吴王便同意讲和,仅仅订约,没有盟誓。
这个吴王最后还是彻彻底底地被越国蛊惑,就这么简简单单地,稀里糊涂地口头上同意两国讲和了,所以也就没有举办任何的盟约仪式。
或许,诸稽郢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两国是否能够长期和平共处取决于军事力量,所以有没有这个盟约仪式意义不大,但若是没有这个盟约仪式,在舆论上,你就站不稳脚跟,因为舆论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争,往往比真刀真枪更为可怕。
试想,如果吴越两国议和举行了盟誓,那么日后越国若是攻打吴国,吴国就是站在一个受害者的角度,越国单方面撕毁合约,属于背信弃义,在舆论上越国站不住脚,这对它会不利。
而且,那个时代人们信奉鬼神,既然盟约要鬼神知晓,那背信弃义的一方就不再受到鬼神的庇佑,这对人心里层面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现如今,越王勾践心里已经有了小算盘,他日后势必要攻打吴国,为了不背负背信弃义这个骂名,所以,狡猾的夫差干脆就让诸稽郢去同吴国说没有必要签这个合约了。
结果,夫差还真吃这套,居然同意了,这真就是被越国玩弄于股掌之间了,这个可怜的夫差,被人卖了,还替人家数钱呢!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