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名医生我对大脑也有一些认识,比如左脑负责逻辑,右脑负责情感和空间感;上层大脑做决策,下层大脑则与冲动、直觉和求生本能相关。以前我总认为只有生病了才需要了解脑的功能,阅读了《全脑教养法》才认识到育儿也要从脑功能说起。
全脑教养法-封面当孩子的左右上下脑没有整合的情况,就会出现暴躁、沮丧等情况,反之孩子就会在理性和情绪化之间达到平衡,从而达到理想的状态,既能保持自我,又能融入社会。
作者根据大脑整合的原理,给家长提出12条教养方法培养宝宝情商,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全脑教养法》读书笔记思维导图一、聆听关注:
当孩子生气、难过、愤怒的时候讲道理根本就是对牛弹琴。因此建议父母首先进行情感联结,认可宝宝的情绪,比如“哥哥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当宝宝认识到情绪,并能控制和接纳不良情绪后,再和孩子商量事情应该如何处理。比如“如果你抢哥哥的玩具,他会有什么感受?那么还有什么方法让你们都玩得开心吗?”
聆听二、经历分享:
首先安抚孩子情绪,当孩子仍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激活左脑来帮忙。建议通过复述事件发生过程或者画画来让负责逻辑的左脑参与进来,复述的过程尽量详细,比如“当时你正站在高高的桌子上挥舞手臂,身体一晃向后倒了,一下头磕在桌子上了,当时吓了一跳......”。
三、动脑莫动气:
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尽量去调动孩子的上脑,也就是有思维和执行能力的高级脑皮层,比如问问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你和哥哥一起玩玩具好不好?
而不是通过把玩具抢过来给哥哥这种粗暴的方式,激发孩子趋向本能的下脑。
四、锻炼整合能力
平时时间充裕的时候家长可以多帮助孩子锻炼大脑的整合能力,这样孩子在应激状态下才能表现优异。
比如可以进行情景模拟,多问问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引导孩子了解他人的感受,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
画画同时也可以教会孩子不断地理解自我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通过写日记,小孩子可以画画来表达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家长也可以教会孩子在情绪失控时深呼吸,数数,通过言语表达情绪,甚至跺脚、扔安全的东西等来发泄情绪,控制情绪。
五、运动
鼓励孩子多运动,学会深呼吸,往往身体动起来情绪也会随之改变,变得积极向上。
六、事件重演整合记忆
当孩子有一些痛苦经历时,过去负面的经验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现在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这些痛苦的体验转化为清晰的记忆,然后帮助孩子意识到并处理它们,从而转化为力量和自我理解的源泉。
回忆比如孩子会忘掉有些可能会让孩子有心理创伤的经历,不愿意提及和回忆它们,但是正是这些经历却会悄悄影响日后孩子的表现。所以家长需要发现这些事件并帮助孩子回忆并讲述故事,遇到说不清或者不愿意说的时候,可以暂停,重放或快进,让孩子掌握重述故事的进程,最后达到完全把过去的某一经历叙述一遍。
七、加深记忆
帮助孩子练习回顾重要事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比如鼓励孩子讲述经历,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回答,也可以鼓励孩子记日记、写手帐,讲故事。
当然您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变得非常有趣味性,比如让孩子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有真有假,然后家长来猜真假。相信宝贝一定很有兴趣告诉父母今天幼儿园发生了哪些事情。
八、浮云原理
告诉孩子不好的感受会像浮云一样飘走,它们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的。
九、关注内心感受
这里引入了觉知之轮的理念,认为轮子的中心是我们的本源,轮子的外周有生命的不同部分,包括身体异常,感知,欲望,记忆,思想,感受和梦想。当我们生气、暴怒时我们只能感知觉知之轮的某一部分,而把我们本源的其他部分忽略掉,这并不是完整的我们。因此作者建议我们经常去练习察觉我们的感觉、意象、情绪和念头。
比如我们是否感觉到饿了?我们想到黑暗的房间会有哪些感受?我们的玩具被抢走我们会有什么情绪?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很开心,可别人抢我的玩具我很生气。
上述这些感觉、意象、情绪和念头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关注并认识自己的内心感受就是控制情绪的基础。
在成为孩子教练之前,家长应该先整合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这确实是个大工程,很多时候我就是感觉不好,说不清是心烦、焦虑、失望还是生气,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更加清楚明确地界定我们的情绪,如果说都说不清,就更不用提控制它们了。
觉知之轮.jpg十、专注力
教会孩子通过将注意力转移而达到改善情绪的目标,比如当心情糟糕时可以体会自己深呼吸时身体的变化,或者去回忆放松、美好的场景,让自己去关注觉知之轮其他的面向来调整情绪。
十一、亲子互动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不是孤立的器官,它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不断重塑,也就是良好的人际互动,比如家长的示范和亲子互动会塑造孩子的大脑,提高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相反,错误示范和消极的互动也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情商。
看到这里做为家长瞬时亚历山大,首先自己要做到积极乐观才能进一步影响孩子。
十二、共情力
共情的能力让孩子认识到“我”和“我们”的区别,这就需要孩子不仅能够洞察自己,更需要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
我们作者建议家长通过三种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共情能力。
1、了解他人立场,比如问问孩子其他人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想?
2、读懂言外之意,教会孩子观察他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了解语调和语气的差异。
3、学习如何修复关系。修复不是简单的道歉,是真正的关爱,比如问问孩子如果别人弄坏了你的玩具,你会希望别人做些什么你才会好受些?
育儿先正己,不知道您是否和我一样感到责任重大,即使我们做的不够好,也可以把它做为成长学习的经验,所以也要放轻松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育儿路上我们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