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加入了一名新成员,我们叫她小丽,看上去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然而人际关系却广得令人吃惊。
这些我们是在办公室和饭桌上的闲聊中知道的。
健谈的她几乎可以接得起任何话题,并且大多是这样开场:
“我有个朋友。。。”
比如之前小赵换了个小米Note,他来到办公室以后兴致勃勃地讲他抢购的经历。我们都替他高兴,七嘴八舌地赞他眼疾手快、运气爆表。
小丽看到以后,凑过来说:“啊,我有个朋友在小米公司上班呢,他们每周都能拿到两个F码,根本用不完都送人的......”
小赵听了以后不怎么高兴,敢情自己就是白忙活了一场,人家问朋友要个号就ok了,不过憋气归憋气,他心里还是有些小盘算的,课题组有个小丽,这样以后还要买什么东西只要问她要个号就好了,也不用费时间抢了。
还有前段时间小王在他女朋友过生日的时候送了她一套香水,那套香水价格不菲,我们知道了以后一片赞叹,女士们一片羡慕。
小丽则显得很平静:“我有个朋友在法国留学诶,那边香水价格可比国内好多了,品牌也好全......”
再比如前段儿课题组的小亮很苦恼,他家跟邻居闹了矛盾,被邻居耍无赖又找了关系拘留了起来,他到处找门路想办法,最后总算七拐八拐找到个能用得上的关系他爸才被放出来,中间花了不少钱。事情总算摆平了,他请大伙儿吃饭,大家都特别同情他家这段时间的遭遇,七嘴八舌地表达愤愤不平,当然也少不了小丽:“嗨,我有个朋友就在公安系统工作,这些事儿黑着呢,尤其是小城市小地方......”
这样的对话发生了几次以后,我们开始对小丽刮目相看了。她似乎有各大城市、各行各业、各种门路的朋友。
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成都、西藏...
苹果、百度、阿里、腾讯、小米、华为...
公安局、中移动、国家电网、中石油、中铁路...
事实上小丽在我们的印象中不算出类拔萃的那类人,情商和智商都不见得很高,在课题组的表现也一般,有时候说出来的话甚至让人生厌、令人扫兴。
然而这并不妨碍她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大神,毕竟身边有这么一位拥有着广阔的人际关系的人绝对是件天大的好事。
但她很快就令我们失望了。原因是似乎拥有着如此庞大的关系网的她居然办不成任何事。
就拿前面的事来说吧,小赵想给他女友也买个Note,于是找到小丽,想请她帮忙要个F码,小丽面露难色,那还是答应了下来。
但这件事情却没了下文,直到两周以后,小赵实在忍不住了,问她F码那事儿怎么样了,她回答说她那个朋友从小米离职了,小赵只好回家自己抢。
在一次聊国外的时候,小丽又提起了她那个在法国留学的朋友,说她最近要回国,在国外毕竟生活得不习惯...小王想起女朋友特别喜欢那款香水,就顺口说想让她朋友帮忙带一套回来。小丽突然显出一付说错话的样子,犹犹豫豫地答应说可以。
但这件事情同样没有了下文,知道一个月以后,小王委婉地问她那朋友回国了没有,她回答说她那朋友要在国外定居了,小王听到以后很失望。
之后,陆陆续续地有人找她帮忙,但没听说有办成的,后来大家也就不找她帮忙了。
我们都疑惑不解,她的人际关系这么广,为什么就办不成事儿呢?
后来有人发现了真相:她的关系网来源于朋友圈里、空间动态里,止于通讯录里、电话本里。
她的那些关系都是编的吗?不,基本都是真的。在她的人生旅途中,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好多人: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校友、老师、社团、学生会、旅游、实习、聚会、培训...
这些人加起来总数可能超过了1000,她跟这些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相遇相识,很多成为了朋友,留了电话,加了微信。
多少年以后,他们走向了各行各业,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状态、发表着自己的心情,都显示在她的朋友圈、空间动态里。
这些状态有的会让自己会心一笑,有的会令自己五味陈杂,有的看了悲伤同情,有的看了羡慕嫉妒。她带着复杂的心情刷啊刷,偶尔也会去评论一下,或者点个赞,但更多的时候什么都不做。
她于是知道了A同学在小米公司上班,知道了B驴友去了法国留学,C朋友进了公安系统...
她关注着很多人的动态,知道他们在哪儿,做什么工作,最近碰到了什么事。
然而她从来没跟他们联系过。
打开她的微信通讯录,里面罗列了数十甚至数百个好友,然而点进去却发现大多光秃秃的没有一条聊天记录。
更可怕的是,面对着某些名字,大概因为这些人不怎么发状态,她都已经忘记了这是谁,我怎么加的他?我认识过这个人吗?
再打开电话通讯录,里面同样排列着N多姓名,然而联系过吗?他还用这个号码吗?诶?这个名字好熟,是谁来着?
以前过年的时候,可能还会发个短信问候一下,但这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之后就连这一年一次的联系都没有了。
那么问题来了,她是有一帮生活在各个城市、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朋友,然而当她想找他们帮忙的时候,能张开这个嘴吗?
“有事儿了才想起我来了。”自己在碰到个许久没联系的朋友打来电话想请帮忙的时候尚且会这么想,别人难道就不会吗?
于是,尽管她有如此多优秀的朋友,然而一点儿卵用都没有,那些通讯录里的名字躺在那里跟删除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刷朋友圈跟看新浪新闻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谓的朋友已经在自己的懒惰和遗忘中变成了一个个过客,曾经拥有却再无瓜葛。
可悲、可叹、可救。
网友评论
我说的是这篇文,大哥~
我是这篇文写的太浅了,
你解读出我支持小丽,你真的看明白我想说什么了???
问题本质不是在于她的微信中有很多陌生的朋友,而是她把这些陌生的朋友当作的自己实际人脉,并加以宣扬。
@e563d698b096 我就不明白了,这位小兄弟,你说了这么多,逻辑这么混乱,你有认真读过文章嘛?竟然还有人点赞?!?难道这位小兄弟,喜欢小丽这样不务实的人么?
说得很好
我只希望我的朋友圈能够清清爽爽,自由的发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我的朋友。也不希望自己内心的价值被朋友圈所扭曲。
我想说你们可不可以想的仔细点,写的深一点???
交朋友要交到可以现实工作中帮忙的程度,首先要花很多心思去建立跟维护,这需要时间精力,
另一个很重要,你怎么确定在对方眼里跟心里,你是值得交&是你联系了ta就愿意跟你一直保持关系甚至深入的朋友,如果你自身并没有很吸引ta很优秀的地方?
可是要变得优秀变得卓越恰恰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很多精力来自我修炼,这未免是孤独的,是专注的,是不消耗大量心力在交朋友上的,
勒么多个朋友,交友的质量如何呢?
为了保证交友的质量,再保证人脉这个层面的数量与实际可用性,你得花多少时间多少精力甚至投入金钱才可以呢?
这样的文写出来…是想引起怎样的效果啊?
看到勒么多人点赞我就想,
你们都不用转角度思考的?
联系人,你希望别人怎样联系呢?
交朋友有时是需要付出时间付出心力付出金钱的,一段友情的维护跟保养,是很费心的好么?
我就不是文里提到的勒个情况,我一样有很多QQ群认识的朋友,
文里的设定…取向是很有争议的,
能够在现实的地方相互帮忙是一种,但朋友的含义是仅此一种么?
相互疏解心里的郁闷,算不算呢?
虽然彼此不一定能在现实处境上帮的上忙,可是有个可以倾吐心声相互给予抚慰的人,是不是也是朋友的一种形式呢?
这是朋友起作用最实际的一面,也是容易变得功利的一面,
我不否认这个世上总有很多吹牛的人,但这样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你觉得很好?
后来我们发现他好多朋友都是加的当地qq群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