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如若细分到每一年、每个月、每一天,你可能会崩溃掉。但是往往这个时候,我们会陷入反思,而反思往往会带给你成长。如此看来,人生不如意之事,我们应该好好感谢它一番才行。
我是一个不太能接受负面反馈的人,若要追根溯源,那跟我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但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应该让它成为过去,现在才是蜕变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不应该用原生家庭来为我的人格缺陷买单。
以前,我把不能接受负面反馈定义为人格缺陷,其实有点过,因为凡是一个正常人都不愿意接受负面反馈,毕竟这是让人不舒服的一种信号。但是我往往会把这个信号放大,然后陷入无限猜疑和否定,有时候它会让我一蹶不振,有时候它会更新我的认知系统,有好有坏。但更多时候,是更新了我,而不是阻碍了我。所以现在看来,我应该把这个特征从人格缺陷黑名单当中移出来,转正才行。

前几天给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上课,这个学生跟我的其他学生不一样,她是一个生人。我对孩子、孩子家长不了解,她们对我也不了解,所以在没有一定的信任基础下,开始了全新的课程。这段时间习惯了跟那些熟悉的学生和家长沟通,好像都是正面反馈,不管是学生提交的作业还是家长反馈的信息,都是满屏的认可。但是这个学生还有她的家长,好像有点“高冷”。
由于我的电脑视频端出了问题,我只能看见学生,但是对方看不到我,我想这也是无法快速熟悉的原因之一。导致我在这边想尽办法互动,那边的爱理不理,我用心给家长反馈课程信息,家长爱回不回。我第一次感觉到我的课程有了枯燥的元素,被否定的元素。这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极少存在的,我曾经是有信心让学生上一次课就喜欢上的老师,是让家长沟通一次就能十分信任的老师。
我开始反思,反思我的课程设置,反思我的上课互动方式……这一次,我没有否定自己,而是更新自己。
今天早上听完樊登读书《让大象飞》,我开始反思,那些正面反馈真的是有效的吗?那些让你不舒服的负面反馈真的是不认可你吗?樊登老师那句:一个成功的产品,应该做到让一百人尖叫,而不是一百万人说还好。这句话就像一面镜子,让我认清自己,而不是被自认为还不错的反馈蒙蔽了双眼。
我开始重新思考,如果我能在对方不熟悉的情况下,让学生和家长在短时间内认可我,甚至有惊喜,而不是“这就是你应该做到的”。我开始发现自己有无限需要提升的空间,这也意味着我的潜力将被无限挖掘。我有点开心,甚至有点兴奋。
感谢生活中那些对你说“不”的人,警惕那些永远给你正向反馈的人。前者或许是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结果,而后者或许就是敷衍而已。我们也需要经常对自己说“不”,需要不断更新自己,逆风飞翔,才更容易体会人生的高光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