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莫扎特传》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立体的,生动的莫扎特形象。滑稽的笑声,颇有点周星驰的御用配音师石班喻的特色,总是在周围人意想不到的时候来那么一声,不管是在王公贵族,宫廷音乐家面前,还是在皇帝面前。
让人觉得像是被嘲笑,又像是你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领悟其中的奥妙,总之是有些莫名其妙,你会想要理解,走进他的音乐世界,可是他又是别人所理解不了的。
莫扎特,被称为是音乐奇才,4岁写出第一首协奏曲,11岁创作第一部歌剧。
他又是自信而高傲的,认为那些所谓的意大利音乐家们都是音乐白痴。莫扎特不愿与宫廷音乐家们为伍,认为所谓的以神话为源头的创作不值得一提,都是垃圾。
大家虽然喜欢听他弹奏,但是没有人请他教音乐,觉得他太神圣了。不能教学生,就没有收入,他的生活需要靠借钱度日。
妻子背着他偷偷把原稿交给对手萨列里,希望能为自己在宫廷某一份职位,改变生活的窘迫。
作为皇帝身边的首席音乐家,萨列里非常得宠,经常和皇帝共进晚餐。
萨列里看了莫扎特的手稿,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根本超越理解,这是唯一的版本,完全没有任何的修改,他只是写出脑中的音乐,一页接着一页,就像是在听写。
萨列里看着流动的音符,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惊呼,太完美了。这是前所未见的悦耳音乐。换了一个音符就不完美,换了一段音节,结构就会瓦解。仿佛听到了上帝的天籁。透过音乐架成的铁笼看到最纯粹的美。
萨列里感动的眼泪汪汪,看完原稿,还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忘乎所以,手稿从手中滑落到地上,莫扎特妻子问到“怎么了,是不够好吗?”萨列里这才醒悟:“不,简直太完美了。”
真的是多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不多不少,刚刚好。
萨列里既喜欢莫扎特又讨厌他,不想因为莫扎特影响了自己在宫廷里首席作曲家的社会地位。
电影用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表现《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过程,这部莫扎特最著名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创作过程历经曲折。
《费加罗的婚礼》是一出法国舞台剧,莫扎特选择为其编曲,也是大家所不能理解的。按照皇帝的禁令,《费加罗的婚礼》是不好的戏剧,挑拨阶级之间的冲突,是被禁止的。
莫扎特告诉皇帝自己讨厌政治已经把这些都删掉了。但是皇帝告诉他,不可能为了一出歌剧影响到贵族以及子民。莫扎特说,这只是一部喜剧,是关于爱情的,引起在场宫廷官员以及音乐家们的哄笑。
莫扎特坚持向皇帝说明自己的这部歌剧。比如说,第二幕的最后,一开始是男女对唱,只是一对夫妻在吵架,突然有阴谋的女佣走进来,这是很有趣的场景,二重唱变成了三重唱,然后丈夫的侍者走进来,他与女佣有阴谋,三重唱变成四重唱,愚蠢的园丁走进来,四重唱变成五重唱,然后不断地延伸下去,六重唱,七重唱,八重唱,……。
歌剧中20分钟不断的音乐,完全没有对白,这是只有歌剧办得到的,在戏剧中如果不止一个人说话,那就只能听到噪音,没有人可以了解一句对话。可是透过歌剧或是音乐,音乐可以让20个人同时说话。这不仅不是噪音,而且是完美的旋律。
大家听莫扎特神采飞扬地讲述自己这部歌剧的思路,没有人质疑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却一再坚持他对文学的判断有问题,他们认为爱情是低俗的主题,应该有更崇高的主题可以选择。
莫扎特不这么认为,他反驳到,什么是崇高的主题?我非常的厌倦这些崇高的主题。古老,没有生命力的传说。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地,只去写有关神的传说。
他们说,因为这是永恒,至少她们代表我们心中的永恒。
莫扎特反讽这些崇高的人,“连大便都是大理石。”
歌剧院长斥责他,说话注意用词。莫扎特看着大家,冷静片刻,冷笑一声,对皇帝说:“原谅我,陛下,我是个低俗的人,可是我保证音乐不低俗。”
争辩没能说服皇帝和宫廷音乐家们。莫扎特坚持用演奏说服大家。
彩排中,被歌剧院长当场删掉了大部分歌剧,因为其中有皇帝禁止的芭蕾舞。莫扎特解释这不是芭蕾,这是费家罗的婚礼舞蹈,认为这是与剧情有关的舞蹈。他们要求莫扎特重写歌剧,莫扎特认为这部歌剧现在很完美了,无法重写完美的作品。
无奈,莫扎特继只得续排练删减后的费家罗的婚礼,删掉了芭蕾舞,自然没有了这一段相对应的芭蕾舞曲,舞台上只剩下一群人在跳奇怪的舞蹈,没有音乐,只有杂乱的脚步声。突然出现在彩排现场的皇帝看了之后,觉得很荒谬,于是下令加上了删减掉的音乐。
莫扎特,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歌剧。
电影中,莫扎特创作是非常隐蔽的,他不希望别人看到他的手稿,连他的父亲,妻子也不行。
莫扎特在创作《安魂曲》的过程中死去,死因不明。莫扎特只活了35岁,短暂而伟大的一生,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莫扎特,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是个低俗的人,但我的音乐绝不低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