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人和人之间真的有一种非常玄妙的感觉,明明是初次见面,却像久别重逢,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历过。在这个群体,我也经历过。到今天为止,这本书终于读完,书中没有给我太多的理论知识,但我却不忍心放手,也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书中的很多观点,也正是我想说的话。
不过我又有一些迫不及待的要把书读完,因为《大概念》这本书已经提上日程。最初看到名字,我是排斥的,但是当我强迫自己翻看,被他吸引了。
第六节叙事的意义
1什么是教育叙事?
刘良华教授说:教育叙事就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他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他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者应该怎么做。
我经常会写一些小文,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缺点的天使,我在纠正他们缺点的同时,也已经把我的教育观、我的理念渗透在其中。我想这是教育叙事。
但是叙事的理论基础是现象学,解释学和文学叙事学,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写的只能叫教育故事,而不能称之为教育叙事。
2.新网师为何引入教育叙事?
书上原文:
因为常规教育研究主要采用科学主义的实证研究,但科学主义在研究教育中存在,教务部兼任的不足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有些方面如教育中灵魂的共鸣,情感的细腻,内心的体验,体验的的生成是无法完成观察和量化的,通过叙事能弥补科学主义的不足,体位教育的复杂性,教育情景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对人心灵的启发,增强教师对教育的反思能力。
教育是非常复杂的,很难有一条科学的方法,能够适用于任何一个孩子。就比如孩子不写作业这一件事,背后的原因有千千万。刚接班两天,开完家长会之后,我家长就迫不及待的打电话问我:“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大,不爱学哪门学科?孩子经历了什么?他排斥学习到什么程度?什么原因造成的……以上问题我一无所知,所以我没有办法给出他任何的建议。
只有在丰富的情景中展开与受教育者心灵的对话,教育才是深刻而温情的。
3.成熟的叙事有什么特点?
成熟的叙事,没有过度的煽情,不讲太多的道理,在表达上也有节奏。成熟的叙事,叙事者退居幕后,事件本身走上前台;会把人的思想引向教育本身;让读者有一种震撼的感觉,对事件本身怀有敬畏。
4.叙事的意义是什么?
书上原文:
通过叙事可以呈现本质,但叙述不恰当现象,反而会遮蔽本质,要想写好叙事,关键是叙事者对事物的理解力,对本质的把握能力,从教育角度来说,叙事者要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以及续水平,不被现象所迷惑,干扰,能够从蛛丝马迹中,细节中敏锐的把握本质。
第七节有种相遇叫久别重逢
1.读了向局长的朋友圈,对你有什么启发?
诚实对待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不用向别人阐述,更不要让你不喜欢的那些人来定义你。
这是向局长朋友圈内容。类似的话,以前有人对我说过:做好你自己该做的事。话虽简单,但我践行这句话,就花费了好大的力气。因为我一向比较在意别人的评价,现在更加坚定了,我只需要做我自己该做的事,不需要别人来为我下定义。
2.为什么说“有一种相遇叫久别重逢”
因为通过共读,共写,共话,拥有共同的英雄与传说,共同的精灵与天使,共同的图画与音乐,共同的诗歌与小说,并逐渐拥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未来。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这样的相遇便是久别重逢。
后记
1.郝老师写《未来教师》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员对新网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更要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这里时只是一个平台,然而,真正的蜕变和成长,需要自己不停的啃读实践。
践行新教育的五个要点:学生是归宿,课堂是中心,评价是保障,学习是前提,系统是关键。
2.“未来教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按照我的理解,未来教师是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
郝老师的定义是:理想型教师,既扎根现实又具有理想情怀,终身为探索理想教育而矢志不渝。他们是具有新教育理念的专业型教师,既不断探索教育又密切关注时代潮流,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善于自我管理,勤于主动反思,他们真正热爱学习,保持终身学习,对知识充满兴趣,对未知保持好奇,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像呼吸一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善于合作,喜欢交流,能自觉融入学习共同体中汲取能量,省察自我,保持活力。
3.郝老师的成书经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李镇西老师,朱永新教授的教育情怀,在新网师。郝晓东老师的教育情怀,也在新网师。看着他们的所作所为,我终于可以心无旁骛的坚定自己: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从郝老师的经历,可知专业啃读的力量。每个人的成长,都要忍受别人所不知道的孤独,经历别人所不知道过程。“化茧成蝶”恰是因为敢于“作茧”的勇气,“涅磐重生”恰是缘自“焚身”的决然。
相信只要上路,一定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