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国学文化经典读书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二章 恬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二章 恬鬼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2-10-12 09:08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二章 恬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圣人的作用。从整体来看,中国是一个没有纯粹宗教信仰的国家,即使是佛教,皈依与相信的人那么多,但从神学的角度来讲,这不是正真的宗教信仰。真正的宗教信仰,相信上帝创造了一切,是将命运交给上帝,但中国人相信是“道”创造了一切,是将命运交给自己。中国人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西方人认为只要自己忏悔就能得到上帝的原谅,命运就能改变。中国人崇拜天地,并从中汲取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西方人崇拜上帝,遵从上帝就是生命的意义。中国人供奉自己的祖先,并从祖先那里承袭生存的技能(耕作)与思想文化,西方人在圣经中寻找人类生存的智慧,可他们最终发现上帝的智慧就是东方思想的根源“道”。

中国没有成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宗教信仰的国家,要功归于历代圣贤,是他们让我们崇敬与崇拜天地,而不是神鬼。而且在所有的正统经典中,都有反对迷信神鬼的论述,在圣贤们看来将人的命运与事物的发展交给神鬼是愚蠢至极,是祸国殃民的行为。圣贤们总是向世人阐述天地的无私与包容,也总是强调人性的光芒,人是事物的主体,同样,他们为了不让神鬼成为世人的精神统治者,将君主刻画为“天子”,让其拥有了与“道”一样的特质,这就是中国人宁肯相信人,也不相信神鬼的原因。

当然,天地之道的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特质,让普通老百姓有些不知所措,认识不清,自然会将一些美好的愿望转化到“神鬼”之上,希望它们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韩非子也承认这一点,所以他才说“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这一点是可以理解解的。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既是古代的祭祀占卜,也是以敬拜天地,祭祀祖先为前提,我们总是沿着前人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进。正是占卜才有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让文明有了记录。

其实,不管是西方的纯粹宗教,还是中国世俗式的圣贤经典,目标与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劝导世人向上向善,让人不受痛苦,生活幸福。退一步进,按中国人的思想,只要百姓生活幸福,信什么都无所谓。在中国凡是历史的胜利者,恰恰是让百姓生活幸福,才得到了全国民众的信任,如果这种幸福能够持续并有所提高,这种信任就变成了崇敬,随之就会升华为信仰。我们只为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引路人立碑,这就是世俗,世俗社会是以人为中心,宗教社会是以神为中心。

宗教所描绘的极乐世界对于世俗社会中的民众来说是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实际意义。对于我们来说无病无灾,平安幸福就是最好的,没有祸害得痛苦,谁还相信神鬼,所以韩非子说“夫内无痤疽(jū)瘅(dān)痔之害,而外无刑罚法诛之祸者,其轻恬鬼也甚。”意思是体内没有痤疽瘅痔等疾病的危害,身外没有刑罚诛戮的祸患,这样的人就会把鬼神看得很轻淡。老子也认为:“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意思是按照法则治理天下,鬼神也就不灵了。依法治国,百姓幸福,鬼神自然就没有了作用。因为百姓跪拜鬼神也只是为了平安健康,生活幸福,现在这些愿望都实现了,而且会越来越好,谁还会相信鬼神呢?

【夫内无痤疽瘅痔之害,而外无刑罚法诛之祸者,其轻恬鬼也甚。故曰:“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人的欲望,欲望是无穷的,再好的依法治国都无法满足这样的欲望,所以韩非子说“圣人在上,则民少欲;民少欲,则血气治而举动理;举动理则少祸害。”圣贤经典,不仅是治国良策,还是思想养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二章 恬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dt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