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17 星期五 晴天
文|匠宗 不二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教授说: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的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世界和现实,哪还有追求,还有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在记录片《出路》讲述了三个不同的不同的人生。
读书对于远在山沟沟的,马百娟来说是改变命运只有读书,她说等她再长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学,上了大学要去打工,然后每个月要挣一千块钱。
对曾经的她来说读书是他唯一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她的命运。
她的父亲认为,读书也是为了打工,不读书也是为了打工,那又何必再去读书那?
读书对她来说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读书对她来说就是“希望”,她书对她来说是一件特高兴的事,因为她想一直读书。
她觉得每次去上学对她来说就是离她的梦想更近一步。
但是最后她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放弃了读书,在她16岁的时候选择嫁给了他的表哥,在花季的年纪被迫选择了嫁为人妇,从此眼里只有油盐酱醋,小孩和丈夫。
读书上上大学来北京,曾经是她的梦想,然而现在这些对她来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一个到死都不能实现的梦。
如果你问纪录片中另外一个女孩袁晗寒来说,读书和不读书好像也没太大的差别。
因为从小上的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
她选择从:中央美术学院退学,她觉得读书并不能解决她的迷茫和困惑。
她觉得只要不被饿死就好啦!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人会被饿死。
中央 美术学院附中对于很多人来说那是挤破脑袋也要进的,而她却选择从那里退学,对于马百娟来说一生都不触摸的梦想,而她却毫不在意的说退学就退学。
而读书对她来说读书和工作并不挂钩,工作和读书根本也扯不上任何关系。
生存和死亡才是困扰她的问题。
她认为每个人都不同,她认为她这样只是在寻找自己生命中的意义。
她觉得读书并不能解决她的困难,她选择自己开了一家小酒吧,但是经营没多久酒吧也倒闭了。
没多久她又选择去国外继续深造。
最后回国开了一家自己艺术投资公司,成为一名老板。
其实她最大的敌人是无聊,怎么才打发这么多时间。
读书或许袁晗寒来说并没太多的意义,读书和开酒吧开公司一样,只是换个方式来摆脱自己的无聊。
读书就像一个接力棒一样,经历代代的努力,让我们从马百娟变成徐佳,从徐佳变成袁晗寒。
但是每一次的阶级跨越都是竭尽上一代的全部心血,其背后有着无尽的心酸和无奈。
读书对马百娟来说,就是为了来北极然后每个月1000元的工资,但是这对她来说确实遥不可及的。
却让人既心酸又无奈
由于处于的阶级的不同,我们很早就被灌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而读书又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