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变丽 焦点解决中级十期 洛阳嵩县 坚持分享第385天 2019—7—2
昨天早上六点,屈老师在YY中讲微课——《我想要葱花》,这是根据他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讲的微课。
他和一位朋友去吃饭,朋友问老板娘有没有馒头,老板娘说没有,有葱油饼,朋友说他只喜欢吃馒头。后来,朋友让老板娘给他再加点葱花,老板娘说这是已配好的料,不能加。十块钱以上才会加料,朋友拿出两块钱给老板娘,要求再加点葱花,老板娘说刚十元,还不能加,朋友又多加了一元,老板娘却给他加了芝麻酱。朋友执意要加葱花,老板说了三遍:“小伙子别较真,较真不好。”
讲完故事,屈老师让大家用焦点的眼光来看这件事。
伙伴们纷纷发出自己的看法:
1.老板娘有预设,给别人的不是人家所需要的。
2.老板娘没关注到顾客本人,不尊重顾客,不接纳顾客的需求,尽管没有人提出加葱花,但这位朋友提出要加点葱花,这是他的需求,每个人在他的世界里都是对的。
3.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位朋友因为要馒头和老板娘闹得有点僵,关系好了才会有合作,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
4.先谈情后说事,这位朋友可以对饭店的环境进行赞美,也可以对饭店老板及老板娘进行赞美,感情到了再说自己的需求。
5.心理学的黄金法则:要“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换句话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而许多人并不知道或者不会用“黄金规则”,许多人抱住这样的观念不放:“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这恰恰是所谓“反黄金法则”。在这个故事中,朋友就是想加点葱花,而老板娘所为是在告诉他:我就是不给你加葱花。这两个人都是较真的人。
6.对故事中的每个人来说,都要学会换位思考,你所言的语气、语调,会让对方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生活中,类似于“我想要葱花”的故事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孩子想吃冰糕,妈妈却告诉他,冰箱里有酸奶,喝点酸奶吧,并告诉他吃冰糕会肚子疼。这就是没有关注到孩子的需求,孩子想吃的是冰糕。妈妈可以这样说:宝贝,妈妈知道你想吃冰糕,这么热的天,吃块冰糕能降暑,妈妈能理解你(关注人本身,并能共情),可是妈妈担心你空腹吃冰糕会肚子疼(说出担心体现了母爱),你看先喝瓶酸奶怎么样?(商量语气,是对孩子的尊重)
听了屈老师的微课,我感觉这节微课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和家人错误的沟通方式,比如昨晚爱人说:老婆,给我拿一块西瓜。我却告诉他锅里还有绿豆汤。这种沟通根本不是同频共振,当我意识到之后,我马上自嘲地笑了。屈老师的微课,让我真正明白“生活焦点化,焦点生活化”的含义了。在生活中,我会不断地去觉察和反思自己的所言所行,践行焦点理念,成为一个真正的焦点人。
感谢屈老师讲这节精彩的微课,我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