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伊松是一个孤儿。
他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没有耐心守着孩子度日,也就很快到别人家去当女婿做丈夫去了。
外婆带着他长大。外婆家的舅舅舅妈就像爸爸妈妈。但是毕竟只是像,而不是。他们也有他们的家,他们的孩子需要他们付出和照顾。在一个并不富饶的村寨,家里多一个男孩子并不像多一个猫猫狗狗。
七岁那年,外婆把他送到师傅手里。从此,就是师傅们开始了教导和照顾日常起居。吃住都在师傅家,也没有想过要离开,因为就纯粹是没有想过。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晨钟暮鼓,朝经晚课,后山上的树叶黄黄绿绿相互更替,卡伊松也成了师傅,有了自己的院子。就像后山上的一棵松树,永远都驻扎在这里。
直到有一天,院子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到沟里来自驾游,车子抛锚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卡伊松恰好路过,恰好会修车,院里又恰好有可以补给的口粮。
客人踏进院子,心里就喜欢,院子的元素都是心里喜欢的,红的花绿的草,堆砌的木料散发着独特的味道,窗明几净,在阳光下一切都那么好。
在卡伊松眼里,善待客人是本分。车子需要的零件手里没有,去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也没有,要等到零件调配过来还需要时间。客人说车子在这里,她要在这里等,反正你院子大,房间多,两个女孩子只用一间屋,不会偷不会抢,还可以帮忙做饭。
卡伊松哑口无言。
院子里没有接待过客人,也不懂得待客之道,平时吃饭简单凑合,想换口味了就去饭店打牙祭。客人就反客为主,吩咐主人去采购各种食材,就真的在院里住下了,每日里卡伊松起床就有早饭吃,倒也是不错的体验。没事儿的时候就用自己的拿不出手的二手车载着两个客人在近处游玩。
两个客人貌似姐妹。看起来大的一个成熟稳重,小的一个温柔活泼。在卡伊松看来,小的一个经常被欺负的样子,因为做事笨笨的,就要被骂,虽不是真骂,但是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卡伊松也有些当真了,看着小的那个客人再被骂的时候,心里有些恻然,但不会说,因为语言能力不够。只是坐车的时候会把小客人叫去坐副驾驶位置,吃饭点餐的时候会在意小客人的口味,看见小客人的帽子歪掉了会帮着扶正,会捡拾掉在小客人肩上的头发,后来在小客人调皮或被骂了还没心没肺的巧笑倩兮的时候还会忍不住轻轻拍一下小客人的头,看着小客人吃饭吃得香或者看见有小客人喜欢吃的水果而自己又不好推却大客人的时候就会说“给猪八戒吃”,小客人每次听见他说自己是猪八戒也不生气,听见他说自己是“傻瓜”“笨蛋”觉得还蛮亲切并不会认为对方真的把自己当“傻瓜笨蛋”,还有一种像“丫头”一样的宠溺。
车子的零件到货,换好零件,修整一天,在院子外面的山沟里转悠。卡伊松问了诸多有关客人家乡的事情,主要是有关工作方面的。在城里采购的水果所剩不多,大客人让卡伊松吃了,卡伊松说“等猪八戒吃”;清酒所剩不多,大客人让卡伊松喝了,卡伊松说“等会儿让猪八戒喝”;锅里的牛肉所剩无几了,卡伊松说“让猪八戒吃”……
临睡,卡伊松给客人又生好炉子,烧好水。没有像平常一样马上回自己房间,而是把洗脚盆拿进来,放好热水,因为知道小客人喜欢烫脚。在等小客人烫脚的时候,反反复复说着“傻瓜”“笨蛋”之类的话。小客人仍然没心没肺地笑,“是啊,我是连猪都嫌我笨……”
大客人就大笑起来,“终于骂回去了!”
卡伊松也笑。笑了一阵,“给我发一条微信,写二师兄三个字。”
“好!”,小客人知道卡伊松不识字,“是要复制这三个字标注我的名字吧?好啊,那我就给你标注成沙师弟……”
从此,卡伊松的手机通讯录里就有了“二师兄”,也学会了读写“二师兄”、“谢谢”这几个字。
遇见二师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