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Sh心理羊仔(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络作者授权)

这句话是我在参加关于LGBT培训时感触颇深的一句话。
我们身处歧视之中,却又是歧视制造者。
歧视给人的感受显而易见是不好的。我们在遭受到歧视后,丝毫不会影响我们歧视别人。因为这种歧视往往是习以为常的。
一名女性,也许刚经历过岗位只招男性的潜规则,体会过那种不甘心和愤怒之后。在某个场合,看见一对同性恋,仍然露出了鄙夷和不屑,甚至不愿和其同处一个空间。
我们现在没有类似的反歧视法,也就不能避免这样的典型的歧视事件再次发生。少数族群的利益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李银河
这种反歧视,是智慧,也很难把握。
一 歧视:无处不在
有意思的是,视频中
那名女性歧视狗狗,餐厅人歧视那名女性。美国警察歧视黑人,而实验者同样在歧视美国警察。
而他们都没有考虑到歧视带来的体验是相当不好的,而任由这份歧视在他们之中肆意流动。
生活中的歧视多到数不清。
人分三六九等;职业也分尊卑贵贱;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种族地域的刻板印象;成绩好的歧视成绩不好的;有工作的歧视没工作的;异性恋歧视同性恋;结婚生子的歧视大龄光棍。
还有各大媒体曝光的姐弟恋,整容,富二代……大家为什么爱看这样的八卦?
歧视: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被歧视方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歧视源于偏见。
歧视源于两股不同利益体的抗衡。
歧视方由于担忧被歧视方对自己的地位、权利、利益、习惯、文化等造成威胁或挑战,而不了解情况之下,就在言论或行为上对被歧视方,进行丑化、中伤、隔离、甚至伤害。
歧视的功能就是排除异己,然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若各个方面都排除异己,那么,世界上就会只剩下一个人。
看来,谁歧视谁都是很没有道理的。
然而,歧视的存在情有可原,消灭不掉,你还别不信。
二 歧视:情有可原
①偏见——来自认知建构的漏洞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分析认知建构的过程,阐明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形成每个人具有自己特色的建构理论。
换言之,就是从小到大,我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和选择,形成了我们自己一套的体系,以便我们处理之后遇到的事情。俗话说,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图式)。

上面讲的是图式的产生,我们在选择、整合的过程中,相当的主观,就有可能产生经不起推敲的图式=偏见。
下面将我们是如何运用和调整图式的。

比如,
就上述的两个歧视情景中,那名歧视导盲犬的女性,可能在过往经历过与狗狗的不愉快经历和体验,使她产生了所有狗都是肮脏的想法(原有图式),所以,她才会歧视带导盲犬到餐厅的盲人,并极度排斥。
②不同利益体的抗衡——来自意志力的抉择
上面说到图式的建构,我们生活中没办法一一去尝试,所以,我们学会学习间接经验,教育就诞生了,我们习惯听从权威或者大多数人的经验或者意见。
然而,我们学着学着,却忘记问自己——他们一定对吗?
所以,我们盲目的学习着偏见,于是有偏见的人数越来越多,就成了大多数。这时候,人们要跳出来质疑或者坚定自己认识,就要面临与大多数人不一致的压力,就很困难。
人们习惯从众。
C·A·基斯勒(1969)提出从众行为产生的四种需求或愿望:
1.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
2.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
3.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
4.不愿意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压力。
在这其中,要想独善其身,是很困难的。
想想看,你要坚持自己,可能会面对着与大家一致的目标为敌,大家会讨厌你,会没有朋友,一举一动都倍感压力,你还能够坚持自己吗?
三 歧视,我该拿你怎么办?
有个绘本叫《史尼奇的故事》,它大概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下面简称史尼奇为熊)

肚皮上有颗星的“星肚熊”自以为是优秀的熊,就冷落、歧视甚至驱赶肚皮上没有星的“光肚熊”,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光肚熊”的孩子玩。
正当“光肚熊”们做着肚皮上冒出颗星的白日梦时,号称“解决问题的专家”大王来了。他让“光肚熊”们花钱钻到一台机器里,帮他们添上了星。
这下轮到“星肚熊”沮丧了:这不是无法区分谁是优秀的熊了吗?这时大王说肚皮上带星已过时了,并叫他们花钱钻到另一台机器里,帮他们去了星。去了星的 熊又恢复了优越感。刚带上星的熊气疯了,大王又邀请他们进“去星”机器。
于是,所有的熊们不停地去星、添星,添星、去星……直到用光了所有的钱。发了财的大王嘲笑着扬长而去。熊们却开始懂得没有谁更优秀,也不再关心肚皮上有没有星了,因为熊就是熊。
①歧视方——辨别“专家”,独立思考
在绘本中,从一开始就有个偏见:有没有星=优不优秀,(这就是史尼奇的原有图式,不论有没有星的史尼奇都没想过这二者能划等号吗?)。所以,大王(专家)抓住了其中的漏洞,一直在制定着新的规则,而史尼奇就这么傻傻的任其摆布。
我们要基于科学,基于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而不要贪图简单,口口相传,你就信。
②被歧视方——勇于质疑偏见、反抗不平等待遇
原先的“星肚熊”始终是引领者,而原先的“光肚熊”始终只想着要追上“星肚熊”的标准。
可悲的是,被歧视的一方都接受了这种偏见和歧视。
就像“星肚熊”已经在“光肚熊”心里是优秀的代表,“光肚熊”们忘记了质疑优秀真正的标准。
就像长年的女性裹脚一样,古代女性已经认可了自己是男性的附属品的角色,从而忘记了反抗。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但丁
③歧视不可怕,可怕的是相互歧视
歧视,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发展。但是,相互歧视会阻碍力量地集中。若能劲往一处使,是不是会加速改变和发展呢?

你受过什么样的歧视呢?一起写到评论里吧,说不定还能做个小统计。
别忘了点赞,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