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心》一书中,有一封书中的父亲从四川寄来的信,信中他提到一副对联,仅告诉读者半句下联,是颇有意味的“竹有虚心是我师”。
我在查找其对联的出处,看到醉吟先生白居易的《池上竹下作》。他是这样说的:“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虚心即我师。”我想,那位父亲先生的“竹有虚心是我师”该是出自这里吧。
答案与否,这会儿不重要,在看到这个“竹”字时,早有一首童年里的歌曲回荡在耳边了。其中有一句是:“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东流。”
这首年代歌曲,出自老电影《闪闪的红星》,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耳熟能详,整天哼唱的歌曲之一。
作为一个北方人,常年圈居于店铺,电影中的高大挺拔的竹,直到现在,没有机会去南方赏看。但凭借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自己应该是很早就喜欢上了竹。
以后,又从书中知道一首唐诗,是李峤的“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的五言绝句,觉得用它来形容当初对竹林的印象,很形象。
一时很佩服这位古人,心想,人家厉害,能知道一千多年以后的“我”心里的话。所以,当时就想学写诗,但终究缺乏天赋,再加上懒惰和少恒心,几句不伦不类后,也很快就罢了。
这个“竹”字,打开我记忆的大门,又让我想起在父母膝下缠绕的日子。
记得我家的庭院里,有一个小菜园。那年春天,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几根竹竿,和一些新鲜的树枝一起,做了一个篱笆墙。一段时间后,有些树枝,都“插”地生根了,特别是柳树枝,到了夏天,眼瞅着它把那几根直直的竹竿,拥抱在乱乱的树叶里。
仓廪实的时候,冬天也到了。有空闲的父亲,把精力用在了打理庭院上。他从篱笆墙的碎叶枝子里拔出一根竹,放在一边。他想用锯条截一段竹筒,接到水管上,这样,年后再浇菜的时候,方便多了。但我最小的姐姐却拿起竹竿就折,她的力气挺大,伴着远处父亲“哎呀呀”的可惜声,只听见竹子清脆地响了一声,然后就是姐姐跑的飞快的身影。再来看姐姐扔掉的竹竿,不但没有碎成两半,反而整个都裂了缝。
多么奇怪的竹子,虽然是空心,但姐姐用蛮力想征服它的时候,它宁愿把自己毁掉,也不让人得到它。它真的和篱笆墙里那些曲里拐弯,只能当柴禾去烧的树枝不一样。
又过了几年,大姐出嫁了,等到再回门时,她给她的母亲和小妹们带回几个糯米粽子。明明都是大米,成了粽子再吃时,嘴里却有了一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清香。
大姐说,这叫竹香,包粽子的竹叶,是从南方进来的。又说,用新的粽叶包出来的粽子,竹香的味道还大。
早前,母亲做过几天教书先生,从她那里知道了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但竹为什么是“君子”,我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成人后,学了许多的不好,其中就有附庸风雅。也没有去考证学习,就人云亦云,把郑板桥先生的寓所安落十笏园里。
不错,十笏园原来是一家私人园林,它清新幽雅,纤巧珑珑,虽然身处北方,那种厚重,拙朴得建筑风格,却少看到。它就像心思细腻的江南文人,尤其是打眼可见的细竹,让游客神思恍惚疑身如在江南。而以喜欢竹出名的郑板桥先生,即是潍县县令,更是一位来自江南的举人。
郑板桥在潍县任职期间,因为“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同时,也留下了《潍县竹枝词》四十首脍炙人口的诗词 。他的画作和诗词中的有关竹石,品味起来,磊落脱俗,苍劲挺拔,正体现了他君子一般的高洁坚韧宽容正直的风范。
因此,如上种种,勉强是给自己的附庸风雅,找的几点理由。
其实,虽然没有见过那种粗壮的南方竹子,有一年里,我却代理过一种南方来的竹筒酒。这盛酒的竹筒口径很粗,我的一双手是不能和拢的。它和平日里北方人吃饭喝汤的碗有得一拼。
不知何时,家住北方的小城也有了竹子。现在,找一片竹,是很容易的。我家所在的小区,十年前搬来的时候,墙边就有了一片细的竹林,两三层楼高,冬天里,也葱茏,也养眼。公园里,还有一片,近些年,扩展的厉害,在路的另一边,也成了气候,可以称为竹林了。
北方的竹株很细,风一吹,也是沙沙的响,但北方的竹子,似乎更有韧性。苦寒天里,厉风肆虐。在风面前,这些细的竹不但没有南方竹的“万竿斜”的气势,简直是要趴到地上了,但风一停,它们会再次站立起来,像人一样,个个顶天立地的,依然是一根笔直笔直的竹子。
北方的竹,不仅和南方的竹一样是空心的,同样坚韧,刚强,不屈不折。
有一次,我在河沿上,发现了一堆“茅草”,等我想去折,却是差一点勒伤手指。原来,茅草里夹杂着细细的竹子,我是把竹子也当做了草。
植物学上,所有的植物大体分为三大类: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我以为竹子会像北方许多高大坚硬的树木一样,是木本植物。但是,我错了。我再也想不到,竹子既不属于木本,也不属于藤本,却实实在在是属于禾本科的草本植物。
看来,我真的是一厢情愿,人家竹子根本没有把自己的高大坚韧拿出来显摆的意思,相反,却俯下身子,把自己彻底地降落到草的队伍中去,和白茅做了一家人。
此时,再来看查到的这句“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虚心即我师。”越发感到诗人对竹的一份雅爱。在天人合一的古人眼里,竹的秉性,也就是人的秉性。这世上,还有比竹更“虚心”的人吗?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个“义”就是大道,正路的意思。对于君子来说,虚心和正直是其内涵的本质,也是人一生要追求的“大道”,而这原本就是竹子的本性。
由我这位刚识竹的人看来,用《文心》一书中的父亲提到的那句“竹有虚心是我师”来形容这“草”中竹,真的是要多贴切有多贴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