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来讲,有意义的正面反馈是保持动机的关键要素之一。这种反馈可能是内部反馈,比如满足于看到你自己在某件事上的水平提高,也可能是由其他人提出的外部反馈,但它们对某个人是否能够在有目的的练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努力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十分重要。
PS:除了外部的奖励,自身提高的那种感觉也是促使自己进步的一大因素。所以才说教育的时候要多多进行鼓励吧,得到认可,不仅是自己能看到的进步,还有其他人给予的肯定,都对一个人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或者技能有着莫大的影响。
2.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PS:制定明确的目标,为达到目标而制定一个计划,为计划立几个可执行的项目,为项目制定几个必要的任务,为完成任务付诸更多的活动。
3.大脑会重新分配它的神经元的路径,以便这些以其他方式无法得到运用的区域也可以用来做其他的事情,特别是涉及其他感觉(如触觉、味觉、嗅觉等)的事情。失明者必须依靠其他那些感觉,从周边的环境中获得信息。
PS:失明的人耳朵会更灵敏,不能说话的人心里更空灵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只有懒人和不想进步的人,停滞不前,他会给自己找许多的理由。资源有很多,不用等于没有。
4.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PS:这段话总结的就真的够抽象了……直接引用评论吧:心理表征是在刻意练习的前提下经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对事物以及其相关联因素本质属性的即时心理反馈,也就是构建新的心理层面的条件反射。再通俗一点,心理表征就是通过专门练习内化事物间相关联因素能力的体现。
简单的说心理表征就是专业和知识结构,厨师和动物学家同时看到一只鸡脑海里出现的意象是不同的。这是突破生理记忆的条件反射。
5.关于这样的心理表征,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它们都是“行业或领域特定的”,也就是说,只应用于专为它们而培养出来的技能。
PS:得针对一个专项技能。比如提高记忆力,是没用的。如果是专门记一串数字,就会调用心理表征。
其实高考应试的题海战术是最常见的一类刻意练习,而且大部分人都尝试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高三时知识量和解题力(也许)强过余生任何一个时期。它满足了刻意训练的所有条件:考大学的动机,同辈的竞争,日复一日的重复,升级打怪般的强度晋级,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引导,以及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或者说遇到难题时应在大脑中呈现的心理表征。那种解出别人都做不出来的题的成就感至今萦绕心头。但长时间不训练,神经连接将会弱化。而且这些训练只适用于应试,到了大学它的应用范畴就很有限,此时又不得不开发别的能力。所以说刻意练习最好为一个清晰的目标而持久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