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收到母亲“聘请”我去带侄子的短信,是在昨天下午,距离第一次“聘请”已过去一年之久。
但两次收到“聘请”要求引发的我的情绪和感受如出一辙,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
如记事后每次回忆起待在那个家的感受一样,没有什么不同,也没有因为我已脱离那个家而改变。
压抑,就像你知道你和某位好友已渐行渐远、无话可说,但为了证明彼此友谊还在,为了证明自己依然和过去一样重视这份友情,也为了证明自己并非薄情寡义之人而不得不没话找话。
一旦冷场,空气就会被凝固在尴尬的氛围当中一样令你不知所措,你不断地重新寻找无关痛痒的话题,你也不断地这样的交流可以快点结束。
如果是彼此面对面,则不断地祈祷对方赶紧回家或者如果自己不能赶紧溜之大吉,也可以有个地缝让自己躲一躲。
恐惧,仿佛置身于满是亡命之徒的牢笼,你怯生生地躲在牢笼的某个角落一言不发,连自己的呼吸声都让自己担忧着会不会引起囚徒的注意继而被他们斥责或嫌弃,你紧紧地抱着蜷缩在角落里不安的自己,你想要让自己因害怕而瑟瑟发抖的身体保持镇定,尽管没有任何人想过要伤害你。
其实也不是害怕这个牢笼,你只是希望这样的牢笼里只有自己,哪怕如深井般漆黑无比的空间里没有一丝希望和光明,但只要不面对他们,你就无所畏惧,你就觉得自己没有敌人,也没有任何人带给你的感受可以让你幻想你需要与他们作战。
愤怒,好似曾经在大人面前向来战战兢兢、弱小无助的还是个小孩的你。
在做了某件事不被大人理解之后,还要以自己有限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大人的怀疑、误解和不屑般怒不可遏,但又因为自己本身的弱小以及被愤怒控制后大脑的空白而无力反抗,唯有沉默,麻木又空洞的沉默。
也许,这沉默,就是最强有力的反抗,也是自己唯一可以用来反抗的形式。而且,这愤怒只能用来怨恨自己,或许是怨恨自己的无能,或许是怨恨自己的怯懦,或许二者兼具。
你不断地怒气冲冲的向自己发出质问——“我只配得上这样的对待吗?”“在任何人有所需的时候,都可以不考虑我的立场、我的感受以及我的意愿,对吗?而一旦我拒绝,就是我自私、狠心、不为别人考虑,对吗?我活该一辈子带着愧疚感生活,对吗?”
我是在看到母亲短信后的两个小时才回复她的。
我在想,怎样的措辞可以尽量减轻自己想要拒绝母亲的负罪感以及被拒绝后母亲的失望感。(其实我觉得,母亲对结果是有预料的)
我也在想,怎样的回复可以相对减少一些拒绝母亲后自己的愧疚感以及母亲对我可能会有的指责而带来的恐惧。
我想,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又字斟句酌的长篇大论般的回复,母亲是不愿意看的,因为,她肯定猜得到到——那么多字,无非是一大堆拒绝的理由和借口。
我不愿意简单利索地回复一个“好”,也没有胆量干脆利落地回复说“不愿意”。我要拒绝,我要让自己“问心无愧”的拒绝,我还要让母亲理解我的立场、体谅我的拒绝。(但我知道,我能想到的,她也可以,既然她想到了一切依然开口,便是不会对我有理解和体谅之心,不过我的妄想而已。)
最后,我如是回复:“一直没看手机,现在才看到。我知道您是不得已才来问我是否愿意去带侄子,也是为我考虑。对我来说,去带一个多月侄子,不仅培养了和侄子的感情,还能有工资领,平时弟弟弟媳回家我也照样可以休息,毫无疑问利大于弊。但是,我其实是打算手术休息一段时间后,就在县里找工作做到过年的,可是我发现我大女儿成绩在下降,上课没听懂的就只能继续不懂,平时放学做完了作业基本都是在外面玩,再加上她又经常跟我说她堂姐总欺负她,甚至打她。而小女儿更是经常说‘妈妈,你不要走……’,我才决定这两个月不工作,安心在乡下待两个月,好好陪她把不懂的弄懂、监督她保持以前的学习习惯,毕竟等她再大一点她的学习我就要无能为力了,所以得趁早帮她把习惯和态度形成。因此,我只能又“自私”地拒绝您了。但是如果您有有事或者需要搭把手的时候,我一定尽我所能。”
在母亲第一次叫我去带侄子而我带了一个月后,坚持不愿再帮忙带的时候,母亲问我:“你是还在恨我吧?”(母亲当初叫我去的时候,希望我可以帮忙带到上幼儿园,当然是有偿的。但我为了在不违背自己意愿的同时还能让自己安心,我选择了无偿带一个月。)
我不知道怎样回答她的问题,因为如果回答“不是”,我也没有勇气和底气告诉她在那个家里感受到的“压抑、恐惧、愤怒”才是我拒绝的真正原因。
而如果回答“是”,又有违事实,或者说这“恨”已演变成其它让我感觉没有必要怨恨她人的东西。
也许,无论行为上如何远离和拒绝,母亲带给我的精神控制,会一直存在。尽管,我在努力挣脱她带给我的一切负面情绪。
至少,不再将这种负面情绪,传输给我的女儿们,当我因为母亲的出现而被深深的自我怀疑、否定和负罪感、愧疚感、无价值感吞噬的时候。
其实是感谢母亲这次是以发短信的形式询问的,否则,如果是当面交流或者打电话的形式,我又会在面对她的带给我压力之下产生紧张愤怒的情绪,然后只能如木头人般呆若木鸡、不敢言语。
写到这里我依然在担忧和恐惧之中,因此祈祷她不要再像之前那样动员其他家人来做我的“思想工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