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齐王怒气冲冲地把一个叫郦食其icon的人扔进一口烧开的大锅,活活煮熟了。
造成这个结果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家熟悉的“兵仙icon”韩信。
韩信这个人,是个标准的“士”。他一生都有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仰。哪怕有了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资本和机会,他也没有背叛刘邦独自称王。
这么一个人,为啥会害死没自己出名的郦食其呢?
黑格尔曾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韩信这么做,是因为他感觉到了来自郦食其对他地位和军功的威胁。
那一年,韩信受刘邦之命去攻打齐国,旨在扫清开创大汉朝的最后一道障碍。
可当他带着数万大军压境时,却得知郦食其已经在齐国劝降,准备兵不血刃地拿下齐国。
本来韩信也觉得没什么,齐国能拿下就行了,不打仗还不好吗。可就在这时,一个人给韩信分析了一下局势。
他提醒韩信说,你带着数万大军一年多才平定赵国50多座城,现在郦食其上下嘴皮一动,几天就拿下齐国70多座城。你说论功行赏时,你俩谁的功劳大呢?
这句话,稳准狠地戳中了韩信的痛点。
为避免出现那样的局面,韩信决定不给郦食其劝降的机会,继续攻打齐国。
可问题是,这时的郦食其已经完成了劝降。齐国也因为郦食其的劝降撤下所有守备,已经准备跟着刘邦转头去打项羽了。
会不会是韩信不知道劝降已经完成了呢?这不大可能。因为韩信真是因为了解郦食其的能力,才会感受到威胁。
他知道他第一次在刘邦面前亮相,就为刘邦劝降了一座可以作为粮仓的城。紧接着一路走一路劝降,几乎没咋打就帮刘邦迅速扩大了地盘。
退一步说,就算韩信觉得郦食其还没完成劝降,韩信这时候发兵,在齐国的郦食其也是羊在虎口。
毛姆曾说:恶贯满盈和高尚情操完全可以比肩而立。
显然这时的韩信,展现出的肯定不是高尚情操那一面。
得益于郦食其的劝降,韩信的大部队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打了进来。
韩信进攻得很爽,可齐王的心情可就完全相反了。
他听了郦食其的话受降,放弃了守卫,却被郦食其的同伙趁虚而入。那种委屈、懊悔、怨恨和被愚弄的感受,就别提有多酸爽了。
他决定把这种酸爽发泄在郦食其身上。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和那口锅。
没有任何奇迹发生,郦食其就这样被韩信所坑,活生生地被煮熟了。
而这次坑战友的选择,也成了韩信人生里最大的污点。
而他自己最后不仅被杀,还被夷三族,并没有逃脱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