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电影的讨论,有从宏观视角,有从微观视角,有从艺术层面,也有从格局层面,各个方面去讨论,有时不太容易把握标准。我们这里帮助大家建立一些体系,怎么能够快速建立一些简明扼要的标准,能够识别作品的社会价值、社会意义和艺术特色。因为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生活经历不同,鉴赏兴趣不同,他很容易沉溺于一部影片中跳不出来,他就没有一个横向的比较。
这次讨论的是《放牛班的春天》,我们做一个横向的比较,使大家能够很快领会作品的境界和内涵。
《小鞋子》和《放牛班的春天》属于同一类型,可以放在一起来讨论。然后我们把日本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和《一碗阳春面》放到一起来讨论,等于我们同时讨论四部影片。但是它分成两类,通过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内涵。
首先,《小鞋子》和《放牛班的春天》这两部影片,如果我们从艺术角度鉴赏,它的社会意义也好,艺术手法也好,都非常好。可是它的信息量太少,都是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前一部就是表现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这样一种友爱、善良的本性。后一部就讲春风化雨,老师对一些问题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最后使他们成才。
是不是说一句话讲清楚就简单了?不是这样的,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在电影比较盛行的时代,它要表达一件事的时候,它不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知道文学作品通过文字,可以不受限制的叙述,心理、思想、情绪,各个方面的交际,它都可以详细描写。但是电影只有这么短的时间,它怎么办呢?它就调动电影语言,光效、色彩、场面调度、蒙太奇等,反复刻画和强调,最后它的高潮一定是在一个小时以后结束,在这之前它就必须反复铺垫。
我们看《小鞋子》,他就在小巷子里跑啊跑啊,为了铺垫后面一个非常精彩的桥段。《放牛班的春天》也是。这些孩子假定让任何一个人来写,都是写这些事,肯定要调皮捣蛋,生出一些事来伤害到别人,被人误会,受到苛责,都不会脱离这个套路。只不过这里有优秀的地方,就是它把音乐引进来了,另外用电影语言把男老师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很丰富,很细腻。这个过程虽然一句话就讲明白了,但是它的艺术的渲染确实很好。
我们这个时候还识别不了它,只是沉浸在其中,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另外两部影片的时候,你就会看到视角换了之后的差距了。
前面我们讲《小鞋子》和《放牛班的春天》,一个是表现兄妹之间的情谊和质朴的本性,另一个讲的是育人。对任何一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两部分资讯在人生里都是很小一部分的内容,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只是占了一部分。
但是如果我们看《千与千寻》,情况就不同了。《千与千寻》是一个十岁孩子的一次经历,一家人误闯禁地的奇幻经历。假如这个十岁小女孩,她一生只看这一部作品,那么她一生所有应该体会到的感情、应该去做的事情,在这部作品里已经全部都有了。信息量就有这么大,它对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我们具体举例子。比如说一个十岁的孩子跟着父母,一下子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父母陷入危难,因为自己的贪婪,最后变成猪了。她自己的人生完全改变了,对她来说,这里相当于地狱、魔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她要生存下去,她和环境之间就有一个互动。
你看千寻虽然在这样一个不好的环境里,却有一颗爱心,那个小煤球跑来跑去的时候被压住了,她去帮助它。她为了救父母留在汤油屋,因为必须得有工作,不干活就变成动物,所以她去吃苦付出。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一个小孩如果把他放到这个环境,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了。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小女孩到了这么一个困境里,不仅担负着救自己父母的责任,还要和各种各样的生命打交道。
这里小白龙代表一种人物形象,带着一种人生的追求。他本来是一个很有灵气的生命,因为有一个特别想要的东西,做了汤婆婆的学徒,结果把自己的名字给忘了。他其实也是一个善良正直有追求的青年,他也误入歧途。
汤婆婆虽然凶,能主宰一切,她也有死穴。她有一个很大的胖胖的孩子——坊宝宝。汤婆婆虽然这么有法力,什么坏事都能干,但就怕坊宝宝哭,一哭她就受不了,就是说她也有软肋。
坊宝宝是个巨婴,他要别人陪他玩。在这个过程中,他又能够去帮助别人。很多细节可以看到宫崎骏在这里把他整个人生的阅历和见识都体现在里面了。
比如说千寻的父母开始是误入歧途,最后他们得救了,一块出了隧道的时候,千寻的父母居然对孩子对他们的救助没有丝毫感恩,还在训斥她,千寻,怎么还不赶紧走,如何如何。不记得了。这不就是我们人类社会里的忘恩负义吗,自己的子女千辛万苦去救了父母,从猪变成人,他都没有一丝的感恩。爸爸一点感觉都没有,妈妈还是那个样子。
其实就是一个小女孩一下子变成孤儿了,她的父母陷入灾难,她要承担父母的责任,还要和各种各样不好的生命去斗争,要有智慧,能吃苦,还要有同情心,还要有坚毅不拔的意志力,这里全部给你展现出来了。
最后汤婆婆叫她从 12 头一模一样的猪里找出自己的父母。她一看,说这里全都不是。油屋其他人也都替她欢呼雀跃,最后连坊宝宝也感恩千寻。也就是说一些不好的生命,他们得到了一些关怀、帮助的时候,他们也有感恩之心。而人类却没有,自己的父母却没有。非常发人深省。
也就是说假如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把它完全记在脑子里,那么她的人生遇到磨难的时候,她就知道如何去做了。最困难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做,要能吃苦,有爱心,不要贪。也就是说她整个的人生有这一部电影,她记住了,就知道怎么做了。这一部作品就有这么大的作用。
一对比,你就知道前两部影片的信息量非常少。不能说不好,好和不好其实是相对的。
比如说我小的时候,看了一本书,介绍天津的泥人张做泥人,那个泥人栩栩如生,但是不好保存,因为它不粘,过两天就干裂了。他用了成百上千种的粘合剂,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好的粘合剂,都不好使,后来千辛万苦用蜂蜜做粘合剂以后成功了。我当时看了非常喜欢,但是它是那个时代特定环境下的作品,我们今天去读它仍然会喜欢,但是它和这个时代已经有点脱节了。
也就是说,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价值,有不同的意义,它在那样一个时间里扮演那样一个角色。
我们再看搞古玩的马未都,他讲你们现在出国买奢侈品,搞一些高档的东西,其实我们古人四百年前就有非常精彩的奢侈品了。今天我给你们显摆显摆。什么呢?黄花梨做的一个套盒,上面镶着碧玉、玛瑙之类的奇珍异宝,浑然一体,讲得头头是道,价格按古物来拍卖,一定是上千万,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是个什么东西,它就是个饭盒,你说它有没有价值?有价值,它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资讯,也是艺术品,但是它只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的东西。
就是说,艺术品从艺术角度来说,它有它的价值,但是你要横向做比较的话,你就看出它的差别了。如果它的信息量少,我们获得的营养就少。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为了叫更多的人知道,就得反复用镜头,用画面来营造这种氛围,强化这种东西。它已经变成八股文了,各种各样的格式都是不能少的,每一个段落都是不能少的。因为一个半小时之内必须结束,而且高潮之前必须反复铺垫。
但问题是假如这个事情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其实是有效用的,同样的时间,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看了《千与千寻》,他一生受益,在各个方面都受益,但是如果看了这部影片,可能只有一个方面受益。
我们再看《一碗阳春面》,这部影片非常厉害,厉害在哪里呢?我们一开始看不出来的。原作就是一部短篇小说,他要把它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因为它主要讲的是个人命运,个人命运再感人,它也只是个人的故事,社会意义并不大。
但是《一碗阳春面》厉害在哪里呢?它讲一个家庭,父亲出事去世了,母亲带着两个儿子,去面馆吃了三次面,挺过了艰难的日子,最后取得了成功。可是他要把这些内容再现出来的时候,这个作家就得考虑很多方面。
第一个方面,这个故事得和面馆有点关系。如果人家过人家的生活,只是单纯的旁观者,那就不行,他俩之间得有互动和对接。我凭什么关注他?我可以从人性善的角度去观察他,但是观众不买账,他们之间没有情感的连接。所以他就要设计一些情节。他怎么做的呢?
首先,这个家庭的父亲是车祸去世的,那边面馆老板夫妇的儿子也是因车祸而死。
其次,就母子三人而言,你不能说人家给你多加面的份量,你就心安理得的吃。当然你是不知道的,但是你如果每次都心安理得的吃,我们会觉得还是有点缺憾。他就设计了一个情节,叫我们不会出现这种感觉。
面那么金贵,孩子那么喜欢吃,他还要分出一点给小狗吃。可是我们知道,狗在这里是有象征意义的,它是面馆老板夫妇的小孩捡的小狗,后来小孩为救小狗而去世,所以喂小狗其实等于和这个死去的孩子有一种情感上的互动。而且我把我嘴里省下来的给它吃,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很可爱,这两家就已经开始有互动了。
第三,母子三人这样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这家人的状态也改变了。本来他们受到打击以后很消沉,那个老板从来都是只给一个背影,一直不说话,除了下面条很高兴以外,其他时候都看不出表情。但是后来受到母子三人自强自立的影响,他们重新开店,重新开始。
第四,虽然编剧已经考虑这么多了,但这毕竟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我们知道当时日本战后是非常贫困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博士毕业在家里开个诊所,都已经算是不得了了。因为这种精神其实也是代表众多日本人的自强自立的精神,整个国民都有这样一种精神上的渴求,这个编剧就要把这种奋斗精神对国民的影响表现出来。
可是怎么表现呢?一个小孩普普通通的追求,怎么和国家、国民的精神状态对接呢?他就创造了一个环境,很多人都来到了这个面馆,记者、公务员、歌手,都在这里转来转去,就是一个小社会。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为了抢一卷手纸,用尽了各种心机和手段;整个小镇里的警察,为了抓一个偷油的人,忙了一下午。把整个社会那种经济凋敝的情况,人们生活的困窘,都在这里做了一种铺垫和暗示。
同时人们的精神追求,比如歌手的追求,后来也呼应到影片里来。还有小孩在学校里念课文的时候,对家长的影响。另外在他人生成长过程中还有其他的事情。这个时候你看到的实际上是那个环境下日本民众的精神追求。
所以这部影片通过母子三人吃面,能反映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也能反映出整个社会拼搏进取的精神,它的信息量非常大。非常多的人都能从中得到启示,对他的人生都会有影响。
因此,同样是花一个多小时看一部影片,看《千与千寻》和《一碗阳春面》的效果和意义,对人生的影响,就比《小鞋子》和《放牛班的春天》更大。因为它不是用画面堆砌,反复讲一件事,它有大的社会背景。我们把视野再开阔一点去看的时候,就知道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