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实话说有点沉闷,可能是电影营造的氛围,看完整部剧也有点累,因为电影背后所投射的内容太严肃。女主多慧是由宋慧乔饰演的,没有男主,还有另一个主角是由南智贤饰演的一个17岁的少女。两个人的演技都是绝佳的,只是看这部剧的时候,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有现实内涵,看起来很累。
我最早对死刑是否该免除这一问题的思考是从修习的第二学位的刑法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当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思考这个问题,因此并没有深刻意义上了解死刑免除所包含的深层意义。直到看了这部剧,才觉得,或许死刑免除并不是对人权的尊重,反而是对人权的践踏。电影中的人物多次提及,社会只关心犯人,却从不曾关心被害人。《今天》是2011年上映的,是否是反映韩国当时真实社会情况的,还是早几年的,我不知道。只是,电影描述的情景多少是不太公平的。
女主多慧的童年过得很不开心,父母经常吵架,后来甚至直接离婚,所以她一直渴望父母的爱,这和她长大后渴望有一把伞帮她遮风挡雨是一样的道理,幸好长大后的她遇见了一个足够爱她的未婚夫,可是很不幸,这个很爱她的未婚夫,在她生日的那个雨夜由于摩托车交通事故去世了。撞死她未婚夫的罪犯是未成年少年,片头便是从交通事故发生一年后,也就是多慧第二年生日那天,她未婚夫的姐姐来找她开始的。
那个时候的女主离开了原来工作的地方电视台,来到教堂帮助拍摄纪录片。女主未婚夫的姐姐来拜访她时交代了女主来到教堂的原因。看完整部电影才能知道,多慧来到教堂拍摄纪录片的真正原因,女主的未婚夫去世后,多慧秉持基督教徒要有宽容的心,再加上渴望父母爱的她禁不住罪犯母亲的恳求,她原谅了那个未成年犯,尽管遭到未婚夫家人的一些反对,最终她依旧坚持给那个罪犯写了请愿书。
此时剧中出现另一个主角,在多慧了解自己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一个17岁的少女——池敏,因为歉疚,以及在家庭中遭受家庭暴力,她在多慧生日那一天跑去找多慧,多慧一直认为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当池敏一直怨恨父母时,她觉得池敏很不可理喻,但是就像剧中池敏后来意识到的一样,当怨恨产生时,原谅真的很难做到,那个未成年犯,因为怨恨父母,所以伤害母亲,杀害多慧的未婚夫,后来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同学,而池敏在怨恨父母时,她尽管没有去伤害其他人,但是她一直在伤害她自己,她的肾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因为怨恨父母,她根本不想接受父亲的肾移植,甚至移植没有告诉家里人。
多慧去教堂拍纪录片,事实上只是一种逃避,她不敢直面自己的原谅,是否真的能够让那个未成年犯改过,也不确定自己的原谅是不是一种对的选择,所以她选择用拍摄纪录片的方式,试图说服自己这样做事对的,但是随着纪录片的拍摄,以及池敏给她带来的一些影响,终于让她开始试着去面对她的原谅,结果她发现自己的原谅是如此的可笑,那个未成年犯在杀害她未婚夫时竟然碾压了两次,在杀害他未婚夫之前还刺伤了自己的母亲,甚至因为多慧的请愿书,去往学校继续念书时,杀害了他的同学,多慧开始质疑这样的原谅真的是对人权的尊重吗?不问缘由,不追究责任,不要求道歉和忏悔就原谅一个杀人犯,真的值得吗?电影最后池敏去了远方,镜头在多慧一直骑着池敏的自行车上停止
电影看到最后我还是很煽情的哭了,前面的沉闷,似乎也因为最后剧中人物的觉醒开始变得生趣了许多。死刑是否该免除,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杀人犯是否值得原谅也是一个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就像剧中索菲亚女士和多慧在谈话中提到的,要我们原谅那个杀人犯也并不是不可以,只是至少那个杀人犯是要真心忏悔的,亲自来道歉的,不然我们凭什么要原谅一个杀害了我们亲人的人。的确,如果不是真心觉得忏悔,那么原谅之后,杀人犯依旧会杀人,那么为了保证杀人犯的人权之后却去伤害其他无辜的人的人权,这就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当然这样沉重的话题并不适合我,我只是也就电影本身说说自己的陋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