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我所在的一起精进学习小群里,有人说对于坚持读《三国志》感觉有些厌烦了,问我还有多少。
我把待读的目录发给她,她说,这样读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呀?
当初我们一起学写作的朋友,都记得有位老师说过,有空要读《三国志》、《史记》、《后汉书》,这些书里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做人的道理。读下来对人生的认识、感悟、对写作的启发,都是很有用的。
但是这些书很厚,内容很多,需有长久的耐心。
我们翻了一下,发现确实内容太多了,有空再读吧。
结果,一直没空。
每个人都淹没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信息处理中。
一晃五年过去了,我们谁也没有读。
不知谁发起的,我们决定小步走起,每天读一点,养成读史书的习惯,一点点啃。
果然,每天只读一段,不知不觉坚持两年了。
我以为会一直这么坚持下去,它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却没想到,大家已经开始厌烦了。
你如果长期坚持,也会厌倦么疲惫么?
如果坚持久了感到疲惫,应该怎么办呢?
2
坚持厌倦、疲惫,是很多人无力突破当下的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坚持运动,疲惫了,不想动了;
坚持读书,疲惫了,不想读了;
坚持画画,疲惫了,不想画了;
坚持写作,疲惫了,不想写了;
坚持学习,疲惫了,不想学了……
这种厌倦的情绪,让我们无法坚持下去。怎么办呢?
我们看看犹太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在全球无论是科学、文学还是商业领域,获得的成就都非常高,有很多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者都是犹太人。
比如现代物理学家之父——爱因斯坦,迷宫小说的始祖、《审判》、《城堡》和《变形记》的作者卡夫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
犹太人为什么这么优秀?是他们的基因好吗?
不,如果让犹太人生活在其他非犹太人聚集的环境中,他们长大会和其他孩子没有区别。
最主要的原因,是犹太人重视教育,重视坚持。
他们常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就在于他是否能坚持。
犹太人通常用希伯来语,希伯来语中的“坚持”由前后两个词组成,前一个词表示“粘贴”,后一个词表示“目标、目的地”。
他们相信,为了成功,要把自己一次次地粘贴到目的地。
所以他们愿意为了实现目标而坚持到底,从而才收获了令世人惊讶的智慧、财富。
3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灶台,是要用柴火烧的。
烧柴火时,需用两种木柴,一种是很细的小木柴,另一种是粗粗的大木柴。
要想蒸出一锅美食,就需要把柴火烧得旺。
这就需要用小木柴和稻草引火,把锅底烧得旺旺的。
但是,除了引火,还要用大木柴架起来,将小木柴上的火接过来,才能持久燃烧。
如果只有大木柴,没有小木柴,则无法引燃。
如果只有小木柴,没有大木柴,则无法持久加热。
我们新开始做一件事时,往往是充满热情的,就像小木柴,一下子燃烧得很旺。
但如果没有持久的坚持力,没有大木柴,热情很快会冷却下来,锅里的水永远不会烧开。
为什么会三分钟热度?就是只有小木柴,没有大木柴。
当你养成习惯,具有持久的坚持体质,就好比拥有了大木柴。有经验的人知道,当火一直很旺时,即便木柴有些潮湿,也一样能燃烧。
相当于将一件事养成习惯后,即便偶尔中断,也一样能够轻松接上。
4
大脑喜欢新鲜的东西,坚持疲惫是大脑的正常反应。
只要有科学的方法来应对,我们就可以越过大脑设置的情绪化障碍,将想要坚持的事情,坚持到底。
如果感到坚持疲惫了,可以回顾以前的坚持记录,巧变花样,来度过疲惫。
史书,我们决定继续坚持读。
回看我们读过的,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读完了《三国志》|《魏书》中的10本书!回头一看,原来已走出了这么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