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随时随地观察他人的所作所为,并随之模仿。
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别人来获得参照信息。尤其是在自己比较陌生的环境里,这个需求更加强烈。
比如,前几天我第一次到韩国自由行,初到陌生的城市,对餐馆信息一无所知,除了依赖大众点评上面的信息做参考,我也会观察哪家店的人气比较旺,排号的人比较多,倾向于认为那家店的菜更好吃。
二是因为我们不想被当成异类。作为群体性动物,在社会中生存,除非有明显的利益可图,大多数情况下从众对我们来说是更安全的,这根植于我们的基因里。哪怕是明知有错,看到别人都那么做时,我们也会倾向于做出符合社会预期的行为。
知道这一点,对我们有哪些启发呢?
想要被模仿,首先要被看到,所以可视性是模仿的第一性原理。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们都是胖子,你也很容易变胖,哪怕你自己并不愿意这样(因为胖总是那么明显)。同样的,同事们都在玩王者荣耀,你很有可能也安装这款游戏,跟大家一起开黑;你的家人都喜欢读书,你也很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
所以,我们要传播自己的想法或产品,就要尽可能做到可视性。
比如,别人在心中认可你,和把对你的评价写出来,并发到朋友圈,效果是有本质差别的。因为行为是公开的,而想法是私密的。传播是一种行为,没有行为就没有感知,没有被感知到就等于不存在。
牛人进化营的许多老铁头像上都带有一个“牛”字标识,这就是可被观察的,从而更有可能被人谈论和关注。
下面结合我的阅历和思考,总结出可视性传播的3条黄金原则:
01 设计超级符号建立你的可视性。
比如一个醒目的logo,一句个性化slogan都算。
02 扩大你的正面公开象限。
根据乔哈里视窗理论,扩大公开象限,让更多人知道你的个性和价值。
03 尽可能创造行为痕迹。
在时间上具有可持续的推广,胜过一次性的动作,比如耐克公司的黄色腕带。另外,特别说明一点,微信文章点“好看”的功能就是利用了行为痕迹。
以上。希望你能用得上。
如何利用模仿心理学来推广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