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经》中曾经出现过两个无头之尸,其一为刑天之尸,其二则是夏耕之尸。仔细看来,两者之间有惊人地相似之处:都是作为战败方,丢掉了头颅,但就结果而言,刑天与他又堪称是两个极端,同样是被砍了头,一个死战到底,一个却畏罪潜逃!那么,夏耕之尸到底是谁?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夏耕之尸为何尸?
关于《山海经》中出现的“尸”,阳Sir前文有过总结与分类。山海经:上古神话中五类“尸象”有何含义?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 简书。所以根据《山海经》中这段对于“夏耕之尸”的描述来看,所谓夏耕之尸的“尸”应该是指代替死者受祭之活人,其装扮成神像的模样以接受后人的祭祀活动。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阙前。耕既立,无首,走阙咎,乃降于巫山”——《山海经·大荒西经》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有个人没有脑袋,操着戈与盾站着,名字叫做夏耕之尸。古时候成汤在章山讨伐夏桀,打败了他,并把夏耕斩首于他的面前。夏耕依然站着,没有了脑袋后,畏罪潜逃而后倒在了巫山。
夏耕之尸为什么说这里的“夏耕尸”更像是一个接受活人祭祀的“神尸”呢?因为,在这段描述中,前面一段话,其实就是一个对于“夏耕尸”静态描述:一个无头的人,双手拿着戈与盾,就这么静静站立着,而后面再次出现了“耕既立”的文字,强调他站立的姿态。
夏耕之尸这其中的“夏”与“立尸”,便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汉代何休对《礼记》的一段注解:
“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夏立尸,殷坐尸,周旅酬六尸”
其中的“夏立尸,殷坐尸”给人以启发,夏为禹裔,相传出自戎羌,商为契后,起于东夷。所以夏商两朝对于所选定的“尸”都有着自己族群独特的摆放姿势:夏为“立尸”即装扮神灵之尸,采用立姿而不作蹲踞状;商为“坐尸”即装扮神灵之尸,采用的是屈膝蹲踞的姿态!
祭祀俑所以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一个问题又涌现而出:这里明明是在描述夏耕之尸,却为何又扯到了夏桀之事?
(二)夏耕与夏桀有何关?
关于夏耕与夏桀的关系,徐显之先生曾经怀疑过:“故成汤……于巫山”之句是后人所加,以夏桀释夏耕是后人所云。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这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后人强行关联在一起的。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汤伐夏桀成汤讨伐夏桀,算得上是改朝换代的大事了,堪称惊天地泣鬼神。在《尚书》等古籍中都有所追述,虽然夏桀被杀,但夏之后裔肯定会对其进行祭祀。那么,又为何前面称夏耕、后面又叫做夏桀?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耕与桀古音相同或者相近。
耕的古音为“井”,《说文》中释“耕”:“从耒井声”,井如今的读音为jing,这与桀的读音jie很是相近。举个例子,三更半夜的“更”,原来读jing,现在却读作geng。
夏耕之尸联系到之前所述的夏耕之尸应该为“神尸”的结论,以及《山海经》原文中,前面是对夏耕之尸形状的描述,后面则是对夏耕之尸的解释,所以真相极有可能是这样的:
在《大荒西经》叙事场景的西南方,有一座夏耕的神像矗立于此,神之牌位上书正是“夏耕之尸”,这也是《大荒经》在成书之时的读法,但后人习惯性地将那位被成汤杀死的、夏朝末代君主也称为“夏耕(桀)”,正因为“桀”与“耕”同,所以作者不得已才再后面又解释一通。
夏耕之尸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作这样的推测:在商汤灭夏桀的过程中,章山一战,中原地区有一部分被夏桀为首奴隶主集团裹挟参战的农耕部落,在其首领夏桀被打败杀死之后,败北之时为逃避罪责,便径直逃向了巫山地区,并在此间长期定居下来。而他们在此每逢祭祀之时,身为夏朝遗民,便会采用之前“立尸祭灵”的做法,以此表明不忘先主(夏桀)杀身之仇的意味。
(三)夏耕尸与刑天尸
从《山海经》中的这段描述来看,夏耕之尸的外形与刑天几乎别无二致,所以即便是郭璞也忍不住说:“亦刑天尸之类”,因为他没有证据来证明刑天即是夏耕,所以不敢妄下断言,只说了一句“之类”的话。按照前文的推测来看,如果夏耕是夏桀,那么这里的帝自然就应该是成汤了。
刑天舞干戚那么,夏耕之尸与刑天之尸仅仅只是表面上的相似吗?当然不是,留个悬念,我们下文再述。
考古山海经欢迎关注,山海经文集连载中……
看靠谱神话涨正经知识,文/李公子渊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