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炊烟
文/南虓
近年求学于省外,有些年没回大山,我几乎忘却了山中的林木草香,也许久没有在清晨见过虫鸣鸟叫了。一年三百六十余天,似乎每天都在盛大繁华的城市中苏醒:空气中回响着车笛声、不时伴着人群的嘈杂声、还有不远处的公交车报站声……各种声响交融,杂乱无章,不绝于耳。在这种快节奏的都市中自然是听不见虫鸣、闻不到花香的。每每此时,愁思涌上心头,我便回想起孩童时在外婆家的诸多欢乐情景。我想念着外公外婆,也想念着深山中自然的味道。在离家两千多公里的江城武汉,我很想回家。
武汉长江大桥夜景离乡在外的游子念乡,引发情思的“开关触点”不一,自然念及的旧物和情感也就不尽相同。有人想着老家大门口的桑树,有人念着院子里开满鲜花的栀子,也有人记着祖父手中的旱烟管......于我而言,大山中的袅袅炊烟,便是别井离乡之游子的乡愁。
今年天南地北格外的寒冷,寒假比往年放的早一些。在回家之后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和家人商量着一起回老家闲几天,看望年事已高的外公外婆,顺便追忆儿时留下的美好情景以及一直留在脑中的“炊烟”和乡愁。
车子在山路上颠簸着行进,我抑制住喜悦、感动、忧愁交加的复杂心情和母亲闲聊,故作镇定,脑中却一直浮现出外公交我识字学古诗的情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思绪远飘,随着山林中升起的袅袅炊烟,飘向淡蓝色的天空中。我望向车窗外,白烟缕缕升起,以蓝色天空作背景相衬,俨然一幅空前绝后的自然画卷。此时,心中一股坚定地声音提醒着自己:近了,更近了。到了,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原乡。
阳光明媚,太阳正当头,现在恰好是正午。或许你会觉得惊奇:怎地才中午便有炊烟出天井,绕山村?山里人几乎家家户户养猪、养羊、养马、养水牛。水牛犁地以耕种,大马托物出苦力,猪羊供给一年食,若缺了其中的任意一种,可能会给平日里简单的生活产生极大地不便利。此时村子中各户人家在灶台上搭柴生火,正是为了烧水给牛羊猪马喂食。我进门时,外婆弓着身子在院子中间舀水热猪食,我敞开嗓子喊着“外婆,我们回来了”并赶忙前去帮忙提水喂猪。
外祖母家旧时的白族天井外祖父和外祖母都年事已高,耳朵是听不大清的,我与他们交谈时都会刻意提高声音,但语调依然是平和的。我们说了很多话,在堂屋前的空地上、晚饭桌子前、夜间柴火堆旁。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我的言语,我诉说着学校里的种种经历,父母亲也不时地插话讲着村子外面的新鲜事,外祖父母的爽朗笑声也在房间里回荡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夜色渐深,金黄的圆月在云层中探出脑袋,俯视并照亮着大地。我们各自回房间休息了。
清晨,一群鸟儿在院子里的梅树枝头欢唱,叽叽咂咂、咂咂叽叽,好一派热闹景象!阵阵梅花香伴着些许烟味从窗户缝里飘进来,我闻着花香听着鸟叫声醒来了。这一次,不在回忆里,也并非在做梦,我是真真切切地在充斥着大自然气息的清晨中醒来的,太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心生笑意,好不畅快!
我走出房门,看着天井中升起的白色炊烟,原来母亲早已在厨房做饭忙碌。早饭后,上午十一点,我们告别外祖父母,下山回家。想必是村子中有人才做早饭的缘故罢,我有幸在离开之际,再次见到深村中升起的朵朵“白云”。车子越行越远,蓝天、绿树、白云、炊烟……自然构成的美景在我的视网膜上定格,将会永远保存在我的脑海中。
大山里的炊烟,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