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春天,桃花为典范的烂漫田园,当是人们郊游的最佳去处,也最为赏心悦目,放飞情思。应抓住这“花期”,珍惜这“机遇”,纵情去享受这灿烂的春日!
与此同理,今天,我们也要让自己的思维与思想于文本的园林中作一次特质的烂漫之旅,使自己的思维与思想获得一种独异的魅力色彩。
花期过后,是花朵的“下岗”,果实的“上岗”,如此之植物学的“失业”与“就业”问题,不该引发我们人类学与未来学的深邃思考吗?
如果尚未如此联想和想象,那我们就一起好好读思一下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非同凡响的特异特质的“失业论”——于让人“最痛苦的问题”中思读出“最大的幸福”。这个哲学,该是在温饱富裕的日子里深长地予以顿悟。
■ 第一逻辑,我们的未来必将是失业
“失业是我们将日益面对的问题。”这是郑也夫先生鲜明的主张。为什么呢?这是凯恩斯1930年的预言,更是当今社会呈现的一个基本现实——自动化的机器造成失业——刷卡,还需要公交车乘务员、银行交易员、门卫吗?如此,不是今日的实在?未来,更为遍布工作与生活的智能机器人会造成什么,该是常识所见,无需深奥的逻辑论证——贴身的智能手机最会“说话”。
■ 第二逻辑,以培训减少失业为无效
“增训增加不了就业。”这是郑也夫先生又一鲜明主张。因为,培训是“零和博弈”——经由培训,能力更高的人上岗了,能力相形见绌的人就下岗了,岗位职数的约束力主持了这个“零和博弈”。培训的价值在于提升能力,不在于增加就业。俗话中的“拆了东墙垒西墙”最能证见这样的“零和博弈”。
郑也夫先生更为深刻的思想是:培育适合新职业的能力可以增加就业,但新职业更需要创造力,也不是呼之即来的,且毕竟有限。更为要害的则在于,下岗的人往往不是学习能力很好的人,能否学习一种新本领并高强之,还是很大的疑问。这个逻辑,该是头脑要客观而清醒的。
■ 第三逻辑,以消费拉动就业是荒诞
郑也夫先生特别强调:“以消费带动就业更是荒诞的。”因为,这严重违背逻辑。个人需求已满足,为什么要增加消费?买一份餐饮就够自己吃了,为什么还要再买一份吃呢?这不是愚蠢吗?增加消费,意味着多花钱,多花钱就意味着要多挣钱、多干工作,进而意味着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体能的支出,这不是得不偿失吗?增加消费以带动就业,本质上是一部分人委屈自己、不利于自己的过度消费而使另一部分人上岗就业,这种逻辑能够成立吗?短期可以,长期谁会如此愚蠢?更大且根本的问题是:就业,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吗?思想,应该注意这个逻辑主轴吧?
■ 第四逻辑,休闲该是国家立法安排
智能科技现实与未来的发展,透辟给人的都是一个客观事实:工作岗位越来越少,失业越来越多。体验一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无人智能超市,这将是很巴实的一个真理。那么,最真实的问题就不在于减少失业、增加就业,而是如何重新安排人的工作、生活、收入和福利的问题。以当前看,减少工作时间是为现实而佳法的选择、可行的步伐。但必须认清和把握好三点:① 劳动是权利,个人可以选择不工作,但他人不能剥夺。② 人们不是不愿意工作,而是不喜欢工作时间太长。③ 企业老板宁愿人少工时长,不愿人多工时短。由此,减少工作时间,均摊工作机会,只能也必须是国家立法下的制度安排。工作时间减少了,休闲时间不就增多了吗?休闲时代随之而来!
■ 第五逻辑,被迫会造成更多的获得
经济学家一般主张,失业及其增加是社会萧条的睛雨表。这是否陈旧观念?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是否该有新思想?郑也夫先生主张:美国历史上经济大萧条中的失业有其积极功能——因为失业,美国人的自主时间极大丰裕了,由此养成了运动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家庭园艺的习惯等,使休闲方式大为改观,造成了文化上的进步。顿悟之,失业是被迫的,但这种被迫不是使人获得了更多的休闲与幸福的价值?
我们现在是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邻居——第二大经济体,且中国人更聪明智慧,主动地而不是被迫地破解和安排失业“导演”出的深层次问题,中国人的“休闲时代”不就是到来了吗?
我是确信如上郑也夫思想的,更坚信我们民族的现代智慧,中国梦一定比美国梦更加璀璨夺目!
“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的这首歌曲好听,未来版本将更加好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