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录自“问题+”教学核心技术领航教师研修班姚菊容专题报告
“问题+”教学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两大策略:一是通过问题学习超越传统教材教学,二是将知识场与生活场、生命场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生态教学场。在此过程中,问题线与文化场相辅相成,共同提升教学效果。
“问题+”教学问题线的显著特点在于——
【学习材料】《学习单》和课件精心设计,结构化地展示问题引入、探究与解决过程,确保核心问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探究环节】以问题为导向,问题链条清晰,课件间实现超链接跳转,探究过程设置倒计时,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
【解决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或进行创造性实践。
“问题+”教学文化场的显著特点则体现在——
【U型座位】通过物理空间的改造,教师不再局限于讲台,而是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互动与交流。
【教学互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学习,形成互助、讨论的氛围。教师则深入学生中间,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反馈。探究结束后,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问和补充,形成热烈的交流氛围。
如何评价“问题+”教学的效果呢?松山湖中心小学集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制定了《“问题+”教学课堂品质评价表》和《“问题+”教学课堂形态速判表》。
品质评价表从问题线和文化场两个维度出发,全面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问题+”教学课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若课例中缺乏3分钟(含)以上的倒计时探究环节,将不予评分。总分达到60分(含)以上为合格,总分85分(含)以上为优秀。
形态速判表则聚焦于课例中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环节,通过快速浏览这10~15分钟的教学片段,判断该课例是否属于“问题+”教学。
若课例中缺乏3分钟(含)以上的倒计时探究环节,将判定为不符合“问题+”教学模式。若形态速判表的总分达到6分(含)以上,即可判定该课例为“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课堂品质评价表
“问题+”教学课堂样态速判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