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维品质的形成
一个教师能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关键在于她上课时的思维品质。教学思维品质决定着课堂的成功与失败,在课堂上稳而不乱,思维品质的形成决定了课堂的具体实现。
走出上汇报课的教室之门,伙伴中的伙伴儿——教数学的老师说:你上课的思路是清晰的,但就是各个环节的衔接语句需要凝练出来。“没有批评声时,你要学会警惕。”真诚的建议和意见,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线。让你的努力有方向和突破口。
今天,我上的汇报课是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 步》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朴实而丰富的语言
3、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注意感情、轻重缓急。
二、感知内容
三、理解感情
作者为什么要叙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这个生活画面?(为什么)文中哪些具体内容体现了这些思想感情?
四、学习写法
全文只写了散步这件小事,读来却饶有兴味,为什么?(怎么写)
(1)对称美(2)哲思美(3)写法美(4)结构美
五、拓展讨论
“尊老”和“爱幼”哪一个更可贵?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六、作 业
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用文字记录一下美好。
A、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
B、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6.散步
起因:母亲身体不好,劝母亲散步
出现矛盾:发生分歧
母亲→大路 →平顺
儿子→小路→有意思
解决矛盾:走大路
结局: 母亲改变主意 走小路
这节课由歌曲《让爱住我家》导入,因为是异地上课,更需要教育的智慧,前半部分由于小紧张,导致在感知课文环节用了大量时间,而这正是学生易于掌握的环节,导致了后面的学习写法环节 和拓展讨论环节没有时间展开。在《论语正义》曰:人于学有所不知不明,而仰而思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必兴其志气,作其精神,故其心愤愤然也。学生懂了的不讲,学生不懂的不讲,就在学生在懂与不懂之间的点拨。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是其一。
给学生提出的指令需明确,让学生有明确的操作训练,课堂时间是宝贵的,要让学生人在每一分钟都有效,教学时的思维是不能乱的,备课时的教学思路决定了教学的过程,就涉及到教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因为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学生在获得语言和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文化体验、促进了思维发展,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但在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只是一个概念,觉得很难将之融进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形成课堂的思维品质,也决定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品质,说话表达的能力,在你的潜移默化中会发生着作用。这是其二。
做好了以上两点,那么在实践过程中,教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才有依理据。实践出真知。从今往后,向下扎根,向上成长。静下心来阅读,加强理论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做一个在教学上有思考的人,为自我教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添砖加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