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经历但都被遗忘在记忆深处的岁月。
昨天宝宝入园,作为一个资浅妈妈,我焦虑万分,搜遍度娘,无处安放内心的忐忑和不安。
所以中断了听莫言的小说,开始转为儿童心理学及培养亲子关系的书籍,试图找到科学的育儿方法,既想找到帮助宝宝度过入园焦虑,也想让自己心安。正如D.魏所言:育儿即育己。
《魔法岁月》被誉为0——6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的NO.1.研究婴幼儿的心理世界,那是一段每个人都经历但都被遗忘在记忆深处的魔法岁月。
书籍包含了0-6岁孩子的认知特点,分析了他们的焦虑和恐惧,以及父母养育要点.
粘人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阶段。9个月的孩子以为自己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了,为了不让妈妈消失孩子会表现出粘人的特性。可以通过“抓迷藏”的游戏,帮助孩子建立“妈妈一定会回来”的信念。
这几日送宝宝,我都会先给他拍照,然和让他和我说bye,并且告诉他:妈妈会在你吃完晚饭后来接你。让他说再见,他会有掌控感,觉得是他说完以后,我才走的。告诉接他的具体时间,因为他不知道5:30 为何物。说了就要做到。
以爱帮助孩子建立自律意识。没有人喜欢被约束,但真正让孩子愿意接受约束、培养自律能力的根源是父母的耐心和爱心。四岁以后,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都会有羞愧的表现。
不少父母奉行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记得有一天,Y同学和我商量:咱们宝宝没挨过打,童年会不会不完整。当时,是我就有种揍他的冲动。
这本书里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孩子说:“每当我干了坏事,都宁可让妈妈知道,而不愿让爸爸知道。妈妈是直接给我一巴掌,事情就过去;我们谁也不欠谁,爸爸不打我,只是责备地看着我,我就会觉得很难受”。
这个孩子道出了熊孩子的真实感受,也说出了有些孩子越打越熊的原因。对于一些顽皮武力惩罚并不能让孩子反省,反而让孩子产生补偿心理,削弱了孩子的自律性。
让孩子习得自律的动力是对父母爱的渴望,而不是对父母拳脚相加或皮肉之苦的恐惧。
因为,终有一天,他会比父母高大,强壮,而且,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他终究是爱他的。有许多自杀的孩子就是拿父母的爱来要挟他们,“我死了,你们会难受。”
孩子是上天给的最好的礼物,父母是孩子行为的代言人,育儿路上,没有万能钥匙,也没有百分百的万全之策,只有用最大的耐心和爱心,习得最好的技巧,争取最好的结果。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宝宝的童年岁月充满阳光,虽然,人的一生必有艰难险阻,但为人父母,我想为他的一生画定一个明亮乐观的底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