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难容》
——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金陵十二钗中的妙玉天资不错,“文墨也极通,模样儿又极好”,应了判词中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按说,美丽多才高傲的冰霜美人,如果只是在蒹葭苍苍的水一方,或者是幽居在山谷,都是很有魅力的存在,毕竟伊人属于神秘的远方。
但是曹公写人物,是按着生活的模样来的。她让高冷女神从京都的侔尼院来到大观园,又从栊翠庵里款款走出,本来有距离的女神撩起了众人窥视的欲望,在聚光灯下,她的一言一行都被夸张了看待,从此,那个叫妙玉的姑娘成了有争议的存在。
欲洁何曾洁
其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第四十一回是妙玉最受关注的一次。
那一日,风清气爽,箫管悠扬,乐声穿林度水,令人心旷神怡。但是,欢乐是别人的,这一切和二十岁的妙龄少女妙玉无缘,在外人眼里,她是属于古庙青灯的修行之人。
出自官宦世家的妙玉深懂礼仪。当贾母带着刘姥姥一行人来到栊翠庵时,妙玉“忙接了进去”,“笑往里让”,“忙去捧了茶来”,“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在四笑,两捧,两忙之间,一个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干脆利索,有大家小姐之风范的妙玉凸现在我们面前。
然而,定眼看的话,你会发现除了贾母用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之外,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这就是有了分别之心,当然,也可以理解,贾母位高权重,德高望重,众人皆以贾母为上。妙玉对贾母的体贴入微是没有人持异议的,大家都认为对贾母表达一份特别尊重是理所当然。可见,妙玉是谙世故人情之人。
据说,贾母用的那个成窑五彩小盖钟价值不菲。然而后来因为贾母递给刘姥姥吃了半盏,妙玉就嫌脏不要了。
“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央求妙玉把茶杯给刘姥姥那贫苦婆子,妙玉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我不知道妙玉是不是洁癖患者,一个古董级的茶杯被来自田间的穷苦老婆子用过了,就要扔掉;若是自己用过,就是砸碎了也不肯送她。
刘姥姥喝了半盏茶的茶杯有那么脏吗?贾母用过的,不嫌弃;太太小姐们用过的,不嫌弃;自己的用的茶杯给宝玉用,也不嫌弃。为什么独独嫌弃这个刘姥姥用过的呢?
若说刘姥姥不讲卫生,但那天鸳鸯刚让她洗过澡找了新衣服换上。
若说刘姥姥品味低俗不懂茶,可是连林妹妹也品不出妙玉的茶是什么熬成的。
若说刘姥姥社会地位低下,然而从小受佛理浸染的妙玉,不懂得众生平等一说吗?
刘姥姥何脏之有?我不懂得。以我的生活体验,总觉得妙玉此处显得太刻薄,太矫情,有失做人的善良。衔着金钥匙出身的贾宝玉尚且知道怜悯一个贫婆子的不易,知道不能白白糟蹋了好东西,与佛门离得最近的妙玉却缺少这种情怀。
或许此时的妙玉还太年轻,不懂得世情冷暖,世态炎凉。若是人生到了后来,“无瑕白玉遭泥陷”之时,再来看当年栊翠庵品茶这一节,极可能会感慨世事如一梦,往事都风轻云淡。再想想自己对刘姥姥的嫌弃里,是否会感觉当年的自己矫揉造作呢?一个人若是在生活底层跌打滚爬过,若是被命运的污水泼脏过,就不会那么介意一个杯子的洁净问题了,毕竟心灵要负担起比一个杯子污浊得多的生活的沉重。
欲洁何曾洁,亭亭静立的荷花尚且出自污泥之中,一个人不可能双脚离开地球生存,既然脚下是土地,那就扎扎实实地深入到泥土里面,一切的皮囊都是表象,唯有心灵才能到达洁净的远方。
云空未必空
在贾母等人喝茶之际,妙玉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入了自己的小卧室。这个动作很有亲近感,用动作眼神直接传达出“跟我来”的意思。妙玉对宝黛的亲近中,可能有同是客居之人的身份认同感,也有可能是对优秀女孩的欣赏之意,总之,她视她们两个为知己。把自己五年前收集的梅花雪水煮就的梯己茶捧出,用珍藏的古玩茶具盛就,和两位姑娘分享。
宝玉跟了进来,妙玉将前番自己素日吃茶的那支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这个绿玉斗价值几何尚在其次,大家注意了,这是妙玉自己素日用的。请问诸位看官,你会把自己平日用的茶杯给谁倒茶用呢?这是妙玉的一份真心,她送给了宝玉。或许在她心里,宝玉是离得很近的知己。
我不知道黛玉或者宝钗此时此刻分别是什么心情,以黛玉的七巧玲珑心,她能无感吗?以宝姐姐的聪慧,一定也是洞若观火。此时,她们都看见了妙玉那点微妙的情愫。更何况,妙玉特意正色对宝玉说:“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这话是否有点欲盖弥彰的味道呢?
宝玉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也微微洞察到了自己得到的这点与众不同的礼遇。他带着笑,把严肃的对话变成朋友间的调侃:“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再到后来,宝玉的调侃中甚至有几分讥讽的味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一定也听出这话不对味,所以,贾母一干人一走,妙玉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
仔细来看这份微妙的感情,在妙玉心中,宝玉是很近的温暖;而在宝玉心中,妙玉是很遥远的存在。男女之间的情,往往是谁动心,谁拘谨。
妙玉步步为营,处处强调和宝玉的距离,却因为用力过猛,她的一言一行开始给人生硬的感觉,这和一开始迎接贾母的那个言笑晏晏的女子完全判若两人。接下来,她在拘谨中把黛玉也给得罪了。
黛玉只是轻轻问了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么?”妙玉冷笑道:“你这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我滴个神啊,如果黛玉是个大俗人,整部《红楼梦》里还有谁不俗?当然,这话也可以辩证地看成是对黛玉的表扬,“我觉得只有你懂呢”,言明对黛玉是高看了一等的。只是,妙玉的这句话针对的可不只是黛玉一个啊,因为妙玉刚刚给贾母们毕恭毕敬地端了一杯旧年雨水煮的茶,现在自己又口口声声说隔年的雨水如何吃得,难道刚才对贾母的恭敬都是在演戏?
如妙玉这样的讲话人,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往往是话题终结者。因为她不是就事论事地和你交流,而是直接对你整个人下了定论。就好像一个学生问老师这道题怎么做?老师冷笑着来了一句:你怎么这么笨啊,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果真,妙玉说完这通话,黛玉“知她天性怪癖,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佛门净地,不便多争,伶牙俐齿的黛玉没有说什么,却不代表心里没想法。可是,黛玉怎么不喊着宝玉一起走出来呢?要知道,他俩可是形影不离的啊。
我想,这便是黛玉的灵透善良之处。妙玉纵然把自己放在极高的位置上,她和宝玉还是有着隔山隔海的距离,不像黛玉能够日日时时和宝玉相处。黛玉知道宝玉的心在她这里,她想留给这个自视甚高实则很凄苦的女孩子一个单独的空间,让妙玉和宝玉多一刻金子般难得的光阴,这是对一份美好朦胧情感的尊重。
后来去栊翠庵要红梅那一回,大家都派宝玉去问妙玉要,当李纨要人跟着宝玉的时候,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这还是黛玉的因了解而同情。黛玉和妙玉,有同命相怜之处,但是相比之下,妙玉更让人同情。
槛内槛外逍遥游
在身份上,妙玉是槛外人;宝玉是槛内人。
在感情上,妙玉是槛内人,宝玉是槛外人。
一个槛内,一个槛外,把两人分割开了,终是无缘人。
妙玉纵然在性格上有许多不讨世人欢喜之处,但随着岁月翻回她的过去,你会发现她也是不被上帝眷顾的那个可怜之人。
不爱佛门,却不得已进了佛门;心恋红尘,却身不由己。这是一重矛盾;
出身权门,蔑视权门,却又不得不依附权门。这又是一重矛盾。
重重矛盾如同一张网,把人心困在中间。她纠结、她挣扎、她迷惑,却找不到温暖的力量。她的父母去世了,她唯一的师傅也离她而去了。她孤苦伶仃地在这人世间颠沛流离,伴青灯古佛,听晨钟暮鼓,同龄人斟酒吟诗欢笑,她远远地看着,然后用高冷掩饰自己对红尘的渴望。
她的孤高、她的怪癖、她的目无下尘、她的怪诞清高是一个应对尘世的面具,以此来保护她脆弱的敏感的心灵。她揣着自尊,端着架子,怕被人看轻,怕受到伤害,却不知道她越是极力证明的越是自己自卑之处。
这是不是特别像少年时尘世间的你我?把自己像刺猬一样包裹起来,以此保护敏感自尊的小心脏。遇到有好感的对象,心里有一万个喜欢,说出口的依然是高冷刺人的话。
好在人是会成长的,从高冷到温和再到学会妥协是一条漫漫长长的路,但却能让人看到尘世间最美好的风景。
槛内槛外并不绝对,身为槛外人,并非就是要高冷,亦可有一颗宽容心,坦然乐观面对世间事。如果你渴望红尘,就袒露出火热的情怀;如果你爱繁花热闹场,就让心走出铁槛之外。或许上帝给了你一个颠沛流离的命运,但是微笑着,和上帝握手言和,命运会露出温和的一面。
到了大观园没落前的中秋夜,妙玉主动走向黛玉和湘云,请她们一起到栊翠庵炉火下联诗。那一晚的妙玉,温婉如玉、真诚和气,待到二人离开之际,她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隔着文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容月貌的妙玉依依不舍的眷恋。
只是随着无瑕美玉落入泥垢中,妙玉这一生,终留一声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