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活,传承,责任,隐忍,悲婉。唢呐渐渐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淹没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中,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折射的也是传统文化整体不可抗的流逝。匠人对手艺的坚守抵不过社会种种的眼光和变化,这也契合着影片创作者自身的无奈与失落。看到中间心情变得沉重,值得一看。――这是看完写在朋友圈的一段话,但是自己这些远远没能表达出内心的触动。
知道这部电影是看微信里面关于著名电影制片人方励在网络直播中下跪磕头,恳请影院经理为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的新闻链接。大概内容是电影排片都是商业片,在和《美国队长》大片的竞争下,票房以及影院排片都是惨淡,眼看有可能因为票房底面临下映。当时看新闻的时候内心就有些震惊,什么片子会让制片人下跪。看完电影,突然有些懂了,优胜劣汰时代遗落了很多珍贵的民俗,匠人做着匠活,其实导演也是艺匠,电影人也需要传承,百鸟朝凤,敬送亡人。电影的开头就是蜿蜒的小路,黄河边的山庄,连村庄的名字都是那么简朴。土庄,水庄,火庄……天鸣的父亲提着一大袋的东西去拜访焦三爷,想让天鸣在焦三爷那拜师学艺,焦三爷抽着旱烟气派十足的样子,就那么几个镜头也能从中感受到唢呐的地位。看到天鸣的父亲因为想表示尊敬上前递烟而摔倒磕破头的那一幕,多少想到父母亲为儿女有时候不得已的卑微姿态。
三爷为了考验接班人,二个月让他吸河里面的水,当时觉得这个要求是有点无理取闹,后来再想想,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年如一日,上一辈人的学徒精神在现今浮躁风气最为盛行的时候更为显得让人心生钦佩。
片中我对于天鸣的很多行为我都很心疼他,也觉得他有着不一样的品质值得学习和借鉴。包括他被父亲打在地上的承受;师父让他吸河里面的水而真正的去坚持;下地劳作的踏实,踏实的收割着而不是敷衍了事;看到师父带蓝玉出门学习给蓝玉唢呐,内心极度的委屈和不解但是也隐忍着,不敢多问,只是和师娘下地的时候看着焦家班走过的声影默默说上一句还是自己的村子好,没有这么热来掩盖内心的挣扎。蓝玉练习唢呐时默默擦眼泪,第二天提着包回家的时候听到父亲的交谈对自己充满了骄傲又折回师父家的决定;我觉得少年天鸣把这些都演出来了,至少我看着真实,我也能从中感到一些影片想要表达的情感。
关于河边三人吹唢呐的场景好几次我都想用手机拍下来,可惜拍不出想要的那种感觉。日子一天天的过,看似简单的唢呐技艺却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和坚持,在我以前看到农村里面吹唢呐的,很惭愧,我一直曾以为那仅仅只是讨生活的一种方式,却未发现背后的练习和它更深层次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也在慢慢的变化,焦三爷把焦家班传给游天鸣的时候,农村对唢呐也没有最初的那份情感,从最初带有着特殊意味的在办丧事时必请唢呐的规模,到被西洋乐器慢慢变小舞台的空间。人们渐渐省去了对唢呐班子的迎接礼仪。焦三爷对天鸣说那句“唢呐不光是吹给别人听的,更是吹给自己听的”。所以后面三爷才会即使重病之躯,也给礼应配得上“百鸟朝凤”的亡者吹奏,随着浓浓哀乐的流转,三爷用尽力气演奏,完成他对唢呐技艺的坚守,完成一个唢呐传承者对社会应有的尊重。
三爷重病,奄奄一息时对天鸣说,给我吹个四台就行了。天鸣泣不成声地说:师父,我给你吹百鸟朝凤。三爷一句句的,不敢,我受不起···也许三爷内心觉得自己这一生见到唢呐从辉煌到没落,愧对于一代代唢呐技艺的传承。三爷走了,他与这一世诀别,留下的一生引以为傲的唢呐也交托给了天鸣,面对祖师爷,也算有了交待。当天鸣在三爷坟前吹奏出百鸟朝凤,仿佛出现三爷对他微笑然后走远的身影,天鸣一个人的演奏,奏出一首情感万千的哀歌。
《百鸟朝凤》如同一杯略带苦味的茶,也许适合慢慢去品味下,感受三爷对没落的唢呐技艺坚守不渝的情感,天鸣继承师父衣钵,始终把“我对师父发过誓”的这句话回答所有人对他的劝说,我想有徒如此也算是一种莫大的欣慰,尽管他一个人一直坚持,但也无法阻挡唢呐以及农村种种的老规矩走向没落的洪流。也许这就是一种无奈,如同在现实中我们也曾做过很多的努力,希望通过坚持改变一种局面,但是往往难以阻挡岁月的碾压。
但不论岁月如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而重之,洪流滚滚,取一碗深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