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不盛产外国人的小城,在我狭隘的中国朋友圈里,在我还不足以用流利的英语与老外谈笑风生时……真的不曾想到有一天会有这样一个人闯进我的生活,而且是印度人。
如同印度旅游局的那句宣传语"不可思议的印度"一样,我至今觉得我们的相识也是真的不可思议,包括昨天的微信视频,都让我有一种不真实的恍惚感。但事实是我们已经成为好友将近两年了。
刚开始知道hello pal纯粹是为了提升英语口语,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下载了这个他称之为老外聚集地的软件,实践证明确实如此(真的不是广告呀,用户真实体验,但是感觉没有以前好用了,因为现在里面都被咱们中国人占领了哈哈)。这里有远在欧洲的英法意小伙伴,有与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日韩,有可爱的东南亚姑娘,也有头发天然卷的非洲朋友,当然还有一些在中国工作或学习的外国人。
我与很多不同国家的男孩女孩都有过蜻蜓点水般的浅聊,我深深地感受到通过言语可以对一个陌生人进行判断,判断出他是否值得进一步深交。诚然,这个平台也是鱼龙混杂的。有些外国人来这可能就是为了撩妹的,这部分人通常在简单的寒暄之后就直切他们的主题:Do you have a boyfriend?遇到这样的人我就直接告诉他有,不会继续聊下去。但是也有一些人经过时间的冲刷筛选,成为了陪伴彼此一时的好友。

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有三位。第一位是有些蓝色双眸的美丽的俄罗斯女孩,我不知道是不是外国人看起来都比较成熟,从她的头像来看我以为至少是和我同龄,没想到是一位17岁的高中生。有一天她告诉我她和她喜欢的男孩子在一起散步,她说这个男孩非常的优秀,但现在她们仅仅是朋友关系。从她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兴奋和雀跃。这让我想起17岁的我,17岁的情窦初开,17岁傻傻的暗恋时光,只是我没有和他一起散步的勇气和机会。都说外国人不吝于表达情感,他们对爱的表达是热情而奔放的,我想这个俄罗斯女孩最后应该会她喜欢的男孩在一起吧。
前段时间看单纯的小美好,陈小希喜欢江辰,全世界都知道,江辰喜欢陈小希却只有他自己知道。很多人都羡慕陈小希,可是别忘了幸福往往是要自己争取啊,如果不是陈小希张扬的表达自己的喜欢,让江辰听到,感受到,我想他们最终也只会成为最普通的高中同学,仅此而已。可是现实中的陈小希是多么稀有的存在啊,大多数的我们会选择隐藏,在角落里默默地关注,因为害怕拒绝,所以从不曾有开口的勇气。

第二位是我国211院校的一名大三学生,不是说我妄自菲薄,而是优秀真的是一种习惯。从交谈中我能感受到他是一个很努力向上的青年,拿过多次奖学金,大部分时间待在实验室做研究,每天会用英语写日记。和他聊天之后,我愈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能否持之以恒的做到,水滴石穿的故事我们从小便耳熟能详,聚沙成塔的力量我们会叹为观止,唯手熟尔的道理我们也都了然于心。但是真正坚持并落实于行动的人很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是最常态的写照。
第三位就是我的印度好友了。与前面两位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和他至今还保持联系。其实这个国际化的虚拟平台注定了很多人都只是匆匆过客,我们几乎不会相见,只是在彼此无聊的时间里成为一种饶有趣味的谈资而已。但是很庆幸,时光留下了这个印度朋友。在这里还得感谢微信,他说因为这个软件经常打不开收不到消息,所以用微信可能会更方便。出于本能的防御心理我并没有同意,直到多次的聊天之后,我对他的为人有了更深的判断,才添加了好友。就这样我们的友谊一直依靠微信的存在维持至今。
在没有认识他之前,我想我和大多数国人一样,一提到印度首先想到的是印度阿三,开挂的火车,脏乱的街道,不安全以及让人瞠目结舌的习俗等。当然除了定势思维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软件在印度很风靡,上面的印度人挺多,有些人的素质确实一言难尽,也拉黑过不少。所以对于他的消息并不太想回复。但谁让我是个头像协会的呢,我一直认为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头像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的性格和气质类型。只因为他的头像(不是他本人)和其他印度人完全不同,这让我决定回复他一样。果然之后的聊天让我觉得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头像还有思想、文化和素养。
最开始我们聊天的话题都是围绕两国的文化和习俗。因为我真的非常好奇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国家,我试图从他这里寻找答案。印象中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回答。我委婉的问过他吃饭用手不会觉得烫吗?他的答案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他说有时候也会觉得烫但是已经习惯了。关于吃,他们几乎每天都吃咖喱,但是种类丰富多样,在我的城市里我只吃过一种用土豆做成的咖喱盖饭。我们有两个半的时差,他们一日三餐的时间跟我们有很大差别,中午要到三点左右吃饭,晚上在九点左右。我曾经不经意的跟他说他们的吃饭时间很迟,他表示他也很无奈,但是他改变不了,因为是他妈妈做晚饭,等到他工作以后搬出来住或许会改变,他还说科学研究表明七点之前吃晚饭是最健康的。他是一个标准的印度教徒,肉类食物他们只吃鸡肉和鱼肉。特别有趣的是,他很疑惑我们怎么吃鱼,我告诉他用筷子。但我觉得他一定很难想象用筷子是怎么吃鱼的吧。

我们从新闻上都听说过女性独自走在印度街头是很不安全的。我曾经就这个问题跟他聊过,他说晚上女性独自走在昏暗无人的巷子里确实会有尾随者。于是我随口问了句为什么会有尾随者呢?他发出来一个笑哭的表情,并说这个问题你应该问尾随者,我也不知道啊。瞬间我意识到自己好像问错了问题,尴尬的连忙转移了话题。好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很熟了,所以也不会拘泥于这些小事了。
他们的节日多半是和信仰有关,有各种神像之类的。这点在印度电影中都有所体现。我印象较深的一个节日,名字记不太清了,但是我记得内容是姐姐要给弟弟编一个手链,然后帮弟弟戴上。他拍了一张戴手链的照片给我(很多时候当语言出现无法沟通的障碍时,图片是最好的解释工具),那是一个紫色的串珠手链,但是在我们这边男生应该不愿意戴这种手链,即使只是节日的几天。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文化的不同吧,反而我觉得他更为淳朴。
他有一辆很酷的摩托车,这本来没有什么新奇的。但是他告诉我这是bike,可是在我过去的学习中,我明明记得bike是自行车啊,为此我还特意去查了字典。后来我才明白他们的bike就是指摩托,自行车用bicycle。前不久他给我发了一个新闻截图,上面是ofo小黄车的图片。他问我有没有用过,我很自豪的告诉他当然用过,这是全民自行车,大家都可以用。他对此表示很羡慕。
我们的社会文化有太多的不相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相似之处,我觉得就是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了吧。今年一月他从大学毕业,和国内大学一样,在毕业之前他们也需要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只不过从他的描述中来看他们并不是个人独立完成而是进行分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毕业后的他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压形势,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又开始继续通过自学,想考取银行这类的工作。直到现在他才通过两轮考试还要继续备考。有段时间他曾告诉我他可能得了抑郁症,我尽可能的给予他安慰和鼓励,最后还给他推荐了抖音……还好,现在他终于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我想这就是朋友的意义吧,不必时时联系,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相互倾诉,彼此分担。
印度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以前上课时老师也说过印度教把人分为高低尊卑不同的4个种姓。我很想问问他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不知道他属于哪个种姓。但最后还是选择不问。至于原因,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这样就已经很好。
中印关系似乎一直就不太友好,自洞朗纠纷之后愈演愈烈。前几天他给我发了一个新闻,大概意思是印度政府限制印度网民使用中国的42个app,并称之为间谍软件,会窃取用户信息。其中微信包括在内。所以他问问我有没有其他的软件(我们很久没用hellopal了),很可惜他说的我都没搜到,最后我提出用邮箱的联系方式。不过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卸载。

我们之前一直用的是文字形式聊天,最近几个月才开始用语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对我的口语不自信,他的英语很好,起码比我好太多,他们的数学课本、作业都采用全英文,而我们除了英语课估计再没有在其他地方用过英语了。Practice makes perfect,这是必然的差距。他的音质很不错,尽管如此听不懂还是听不懂(哈哈)。有时候实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就只能用傻笑来掩饰我的尴尬,大概他也能感觉我的尴尬跟着一起笑,最后笑语中结束了聊天。昨天是我们第一次视频,觉得有些不真实,毕竟中国和印度距离甚远,这应该是我跨越地理区域最长的一次国际视频。很激动亦很感慨,网络将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我们都生活在这里,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也许我们永远不会见面,但那又怎么样呢?陪伴过彼此一段时间的人都应该感谢不是吗,哪怕是在看不见的地方,但只要三观一致,精神相通就是最难得的存在。
我想未来我们的友谊依然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思想的交流,文明的碰撞,更多妙趣横生的文化差异正在一点点的揭开面纱,很感谢遇见了你,我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