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微博博主呼葱觅蒜“你最可爱”,我说时来不及思索,而思索之后,还是这样说。——普希金
前几天,听闻杨绛先生病逝,始想起她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佳话,想起钱先生所赞的那句「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觉得甚是难过。不过终于先生不用「一个人怀念我们仨」了,愿一家人天堂相聚。
这篇稿子躺在草稿箱里也有一段日子了,感伤之余也终于有了写下去的冲动。这里要讲一个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以陪丈夫一起看雪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论到人生哲学的妻子。
她,就是沈复的妻子,陈芸。她曾得林语堂盛赞,称其为「中国文学史中最可爱的女人」。
而在我眼中,她,其实也是个很普通地道的中国传统妇女。自幼失怙的她,要用女红来养活母亲和弟弟;出嫁后相夫教子,把沈复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在丈夫外出求学考功名的时候,也能照顾好公婆;同时也懂得做一个旧时女子的本分,替丈夫安排纳妾。
除开这些之外,她的聪颖、她的浪漫、她的放达和她的可爱,全在于沈复眼中,又诉于他的笔下。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芸娘是沈复舅家亲戚心余先生的女儿,也就是沈复的表姐。自幼聪颖,《琵琶行》听一遍就能背诵。善女红,刺绣之余,逐渐能够认字,并作出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沈复十三岁随母亲归宁,一见倾心,非卿不娶。那时候还没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能结婚的规定,但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盛行的年代,沈复的一句「非淑姊不娶」何其可贵。大概人和人之间确实是有气场的,气场相同的就会相互吸引。
芸娘不是倾国倾城的美人,沈复也从来没把她描绘的如天仙一般,但是她在他眼里,自是不同于其他人。第二次到舅家,只见满室光鲜,却独注意到通体素淡的芸娘。沈复眼中的芸娘是消瘦的,但是别有一番韵味。这大概就是老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吧。
其形削瘦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两人成婚后度过了一段「课书论古,品月评花」的生活,谈论诗文、赏月游湖,好不自在。
芸娘是个内心落拓不羁的女子,她喜欢李白的诗,说起对诗歌的见解也是头头是道。她向往自由不求富贵,「布衣菜饭,可乐终身」,曾经穿着沈复的衣服女扮男装和丈夫出去畅玩于天地之间。她追求诗意生活,连沈复的食盒也制作的十分精巧。而对生活细节上心、有生活情趣的女子必是内心细腻、精神雅致的。
余爱小饮,不喜多菜。芸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形如梅花。
可惜这样雅致的女子没能够和沈复走到人生的最后。大概是天妒红颜,痴情总薄命。
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也许在当时的别人眼里,沈复就是个不思上进、只管风月的败家子,而陈芸就是助纣为虐的坏妻子。他们的自由随性、天真浪漫和当时的封建礼教不相适应。可是沈复眼里,芸娘是独一无二的。直至很多年后,芸娘早逝,他依然念念不忘彼此度过的美好岁月。
都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芸娘的早逝,其实早在沈复初见她就有预言,「叹其才思隽秀,恐其福泽不深」,再见她还是觉得「瘦不露骨,似非佳相」,大婚之夜「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虽然这些是沈复后来回忆的,在他印象里芸娘的身体一直是孱弱的,但是这不能阻挡他娶她做妻子。
芸娘一直是善良而多愁善感的,曾因沈复出水痘而吃斋数年,直到二人成婚后才开戒。因听戏听到悲伤而不能自已,不忍心再看下去。最后又因帮丈夫纳妾而不得,郁结于心直到撒手人寰。
从前总是不解,为什么芸娘和沈复情深意笃,她还要为他另寻小妾。后来想到或许不仅仅是因为时代所限,更是因为芸娘用情至深,情之所至,总想着把最好的捧给丈夫,以至于连找个小妾也要找“美而韵者”。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芸娘从一开始就是不同寻常的。但是如果没有与她相知相许、气场相合的沈复,若她嫁的人只需要一个三从四德、安于相夫教子的妻子,也许她也就泯然众人了。幸而她遇到了沈复。
但愿每个沈复都能有一个芸娘让他有岁月可回首,也愿每个芸娘都能找到愿意陪她白首的沈复。
「后记」
我第一次看到完整的《浮生六记》并不是看的原版,因为大学所学专业的关系,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看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当时就被名字吸引,后来才知道这本自传的作者和初中语文课本中写《童趣》的是同一个人。
(不知道的或者忘记了的请翻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背诵并默写全文)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自传体散文,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本日记,分为六个不同篇章,分别记录了「我和妻子的日常」、「小时候调皮捣蛋的故事」、「啊,我的坎坷人生」、「各种到此一游游记」,后面两章是出国游(琉球)和养生记,但据说目前失轶。沈复其人更是没有其他生平记载。
《浮生六记》是清人在一冷摊淘书时发现的,可见没事逛逛旧书摊,说不定会有重大发现。但当时只发现了四卷,而这本书应有六卷,后两卷一直没有出现。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我私自再加一条,恨浮生未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