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之前,我在网上了解到的印度人的种姓制度大致划分如下:
1.婆罗门:僧侣贵族,全国基本上由这个种族垄断文化教育,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祀特权,享受奉献。
2.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负责征税,军政管理等国家要务,同时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
3.吠舍:普通雅利安人,没有特权,主要从事经商,必须以布施和纳税来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特权阶层。
4.首陀罗:被征服的原印度土著居民,主要做仆人或一般的工匠,被认为只能从事较为低贱的职业。
5.贱民:也叫达利特,Dalit,即不可接触之人,传统印度人认为他们是肮脏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不能穿鞋,连走路都要避开高种姓人,他们要为为村民服务,却不能住在村子里,孩子也不能跟其他人一起受教育,毫无地位可言!
我很一直好奇,同一个国家的人,该如何区分这么多种姓?当我真正近距离接触印度人时,虽然因为语言的局限无法清楚了解,但在日常工作中根本不需刻意去了解,就能看出人们大致是处于哪个种姓和阶层… …
2006年,我整整驻印度三个月,印方公司安排一位QA经理和一位司机每天陪同我巡查工厂,通过几个月的观察,我发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到一家工厂,负责人必定是肤色较浅相貌也较为出众的人,他们多半看起来温和且礼貌,到了生产车间,中层管理人员的肤色便多是偏向浅褐色的,样貌均较为凶悍一些,他们的眼神不停扫射整个生产现场,流水线上的基层管理人员,则多半肤色再深一些,他们从线头到线尾,不停调整和搬送那些制作中的物料或半成品,而那些线上的工人,通常是埋头工作,我们走过身边,也不敢抬头看一看。
我们的产品是手袋、皮带、手套、珠宝首饰盒等牛皮制品,作为客户委派人员,我的工作主要是管控和检查产品品质,并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大多数时候,他们的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是能很好地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对于出了问题的工人,也顶多瞪几眼以示警戒。但有一次巡厂时,我从一个关键工位上发现了严重问题,刚刚通过翻译要求暂停生产,“啪”!身后立即传来一记响亮的耳光,我转过身,看到刚挨了打的工人跪在地上捂着脸无助地看着我,眼里满含惊恐和卑微!我瞬间怒了,一步跨到打人者面前,怒吼一声“Hey,stop!”,打人者(车间的管理人员)举起的手这才缓缓落下。
另一次,是12月份,平时25-38度的炎热天气,突然降温到大约10度左右,我抽查到一批已经包装好货物有问题,要求工厂开箱返工,工厂经理立即叫来三个衣着单薄,脚上穿着人字拖的工人,呼呼喝喝的指挥他们就在办公区外冰冷的水磨石地面开箱检查,那么冷的天气,打开了门的通道风呼呼地灌进来,穿着毛呢外套的经理和穿着厚毛衣的主管却袖着手在旁边看着,他们无动于衷的神态,我看不下去了!直接要求他们把货物全部搬进温暖的办公室里去处理… …
很多年过去了!在印度亲眼所见的这些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区别,那些可随意动手打人者和那些可能随时挨打的人,像电影镜头一样存在我的记忆里!如今偶尔忆起,还是为那些出身就注定了被欺凌的人抱屈!也为自己,生在全民平等的中国而由衷地庆幸和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