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一篇,是产品家实战营总结前的最后一篇文章了。结合上图所描绘的“商业模式画布”,根据这9个概念结合分析“P+B”模式的商业闭环。
01 CS:客户细分
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其中最重要的又是谁。
“P+B”模式的目标用户即车主用户,在车主用户群体中,按照具体场景细分,核心用户为“停车离目的地距离较远,需要采取其它交通工具”的车主用户。
02 VP:价值主张
能够能用户创造什么额外的价值。包含更高的性能、更低的价格、更小的风险等其它产品服务所没有的价值。
“P+B”模式为核心用户群体在停车时遇到的“无车位、停车贵”问题上:
1.提供更实际的解决方案:告知用户去稍远的停车场停车。
2.提供更高效的交通方式供用户前往实际目的地。
3.提供更低的价格:稍远的停车场的停车费往往与核心地段相比更便宜。
4.提供更小的风险:我们所推荐的停车场是正规的收费停车场,价格透明,告别路侧停车或其他非正规停车场的昂贵乱收费行为。
03 CR:客户关系
用户与我们、用户与用户之间等关系的互动模式
用户与我们:我们作为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与补贴,用户享受服务并付出相应的费用。
客户与我们:停车场方、单车提供商等为服务供应商(即客户),我们为客户提供更多客源及流量入口。
用户与客户:用户通过我们的平台使用客户提供的服务。
客户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通过我们的平台串接利益关系,合作创造更多价值。
用户与用户:无直接关联关系,但在线上可通过活动产生传播拉新的影响关系。
04 CH:渠道通路
如何与用户建立高效联系,拉近现实与心理的距离
线上:通过线上APP的渠道在用户搜索目的地后,依据目的地的停车难易程度推荐支持“P+B”模式的其它停车场;
线下:在一些日常车位紧张的停车场,通过物料向用户推广,导流至其它支持“P+B”模式的停车场;
05 KA:关键业务
做什么产品来解决用户问题,创造价值
实现"P+B"模式的产品主要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推荐停车场的信息展示及导航;
2.使用停车场共享单车的功能;
3.车辆入场状态的判断;
4.解锁停车场共享单车;
5.停车费与单车使用费用的支付;
6.单车使用的状态保护,防止他人骑走;
这些功能可通过一个线下场景入口进入产品进行使用,所以比较符合的是H5产品、小程序等等。
06 KR:核心资源
我们做这件事的特别优势
ETCP做这件事的优势在于:
1.品牌的知名度与信任度,以及用户基础;
2.停车场合作数量的品牌背书;
3.成熟的车牌识别技术与计费收费管理系统;
4.资金实力,能够支撑产品初期的用户教育补贴;
07 KP:重要合作
需要和哪些上下游、周边合作伙伴如何写作
1.停车场:与一些离中心区域较为偏远或不易被发现的停车场合作,这些停车场日常空位率较高,车流量少,符合“P+B”合作停车场的条件;
2.单车:与主流品牌的共享单车合作,或一些专门应用于点对点用还车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企业合作,提供停车场专属单车。
3.园区:在一些停车困难的集中爆发的写字楼园区进行商务合作,解决园区停车问题,向车主推广产品。
08 R$:收入来源
如何从用户那里获得收入,维持业务可持续发展
1.用户端:用户享受平台带来的服务,我们的平台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了用户找车位的问题,并提供附加的交通工具供用户使用,这些服务的提供都可以转换为价值体现在用户的停车费中,停车场、单车、我们从这笔收入中进行分成。在后续的产品发展中,对这些停车场增加长租车位、预定车位的服务功能,对使用特权服务的用户收取服务费用。
2.客户端:我们为各个客户提供了场景与利益连接的合作,这些合作带来的收益,我们应当从给客户的结算中进行抽成。以及发展扩大后,后续希望接入“P+B”模式的停车场或单车公司,收取相应的入场费和合作费用。对于一些希望接入此模式来解决园区、写字楼停车问题的公司、物业集团等,收取解决方案的整套服务建设费用。
09 C$:成本结构
思考模式下各个花钱的环节,控制成本。
“P+B”模式,花钱的地方主要分为线下和线上2个部分:
1.线下:
- 初期试点模式洽谈停车场时,可能存在的单车入场费;
- 停车场导流物料设计铺设;
- 地推人员人力成本;
2.线上:
- 产品实现的开发设计成本;
- 市场广告、推广费用;
- 新用户补贴成本;
-------------
各位客官手动点一下“喜欢”,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