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本神奇的书,名叫《答案之书》,它的背后有这样一段说明:
“忙碌的生活,快节奏的工作,烦人的感情,无数的选择,无数的困惑和无奈摆在我们面前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打开这本书,拿走一个简单的答案和暗示
先想一个最近你特别纠结的问题,然后拿着书专注10秒,再自然、随机地翻开这本书的一页,你就会看到你问题的答案。”
看见这种说明,我心想“怎么可能?”
想到电影版《小王子》里小女孩的一句“一本书怎么可能装得下所有必要的东西。”
如同这本书封面下的一句“解答在你的世界里正在发生的一切”。怎么可能有一本书能够解答所有的疑惑呢。
这本六百多页的书,斤两厘米厚,但每一张纸上都只有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异常简洁。
我是找书时看见这本书夹在一堆心理类书籍中,格格不入的样子。于是取下它,阅读。
按照它的使用说明,我绞尽脑汁思考我的疑惑,最后想到一个“反抗是有意义的吗?”于是我十分庄重地翻开书,看见“一成不变”四个字躺在那里,我……
1
这本书没有页码,任何一页都没有,仿佛内容都是随机安排的。
想到博尔赫斯的《沙之书》,神秘。虽然这本书是有尽头的,但这里面包含的种种暗示,确实值得品味一番。
于是为了好好研究(找人来玩),我写下最近的疑惑,使用这本书,得到了以下答案。
问:人类何时灭亡?,答:同意
思考:同意什么?人类灭亡么?还是说人类一定会灭亡。
问:人工智能会覆灭人类么?,答:光明的
思考:什么是光明的?未来么?所以人工智能无法消灭人类么?如果是人工智能的光明到临呢?
问:抑郁症能痊愈么?,答:接受那些消失的
思考:这是说我纠结的是曾经未得到的,残缺的那部分经历与感受么?貌似正确。
问:理解是必要的么?,答:背不动的就放下
思考:所以是我无需承受理解么?还是放下内心的负担?
问:既然没有完美,那我们每个人在追求什么?,答:殊途同归
思考:这是走不同的道不断趋向完美么?
问:爱自己有多难?答:一个人安安静静待一会儿。
思考:所以还是只有自己才能最好地爱自己吧。
2
很明显大部分回答都答非所问,你随机翻来一页,得到一个答案,多翻几次,就可以多得几个答案(它也没说一个问题只能问一次)
有些问答确实是牛头不对马嘴,但这有一个益处,需要你沉下心来发觉。
即,当你看见答案后,你会思考“为何如此”。此时你应把你的思考写下来,这对界定你的疑惑具有重要意义。
不论你有什么疑惑,一旦你开始重视问题本身,并深入思考,你就可以找到改变的节点。
比如我问“抑郁症能痊愈么?”,我至今仍在抑郁,但程度较轻,原因在这个“接受那些消失的”的回答里。
我抑郁的原因是纠结过去未得到的感情与安慰,且承受了过多打压。
后来自愈,是因为逐渐明白那些过去的,终究会被我遗忘抛弃,我不可能一直活在过去。
既然求而不得,那我干脆不要,反而轻松。
再如我问“爱自己有多难”,当初总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一面不敢反抗,一面责怪自己懦弱,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于自己不好,不够勇敢不够厉害不够能言善辩。
在那种自责期间,身心都会异常难受,但那一句“一个人安安静静呆一会儿”,与当初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沉寂的经历不谋而合。
我一个人待着,不管任何亲友,我换各种姿势躺着,把音乐开到最大,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那种有人陪不如一人醉的感受,让我发泄了许多负面情绪,这是当初我未完全自暴自弃的原因之一。
3
这本书携带着许多积极暗示,对部分人而言,也许他们能够得到某种启示,重新思考当下的境况。
例如这种语录,“下一页才是你的人生答案”,你翻到下一页,上面是“出发”。意味绵长,如果你对自己现在的生活不满,那就赶紧出发,别待在原地发霉。
有时是鼓励“对,去吧”,有时是建议“扔掉这些东西”,还有“骗不到自己”,“停止向前”,“容易被操控”,“去忘记”,“等待”,平凡的字句,不平凡的暗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7461769/d3ee6ba0b024395b.jpg)
这本书适合用来做游戏,不宜深究。也许有人会因此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最好约朋友一起玩。
而它给我一个重要的启发,即,遇到任何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会更容易找到答案。
一旦你开始思考问题的起源,就会倾向于解决问题。必须专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当受害者悲天忧人,才能更好解决实际问题。
它让我想到那个“5why分析法”,即打破砂锅问到底。原理实用,但我不大会用。
4
5why,就是问为什么。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么的探讨”,在找到根本原因前,可一直提问。
比如“为何孩子成绩差,因为他上课难以听讲。”“为何孩子难以听讲,因为孩子厌学。”“为何孩子厌学,因为父母总拿他与别的孩子作比较,伤及他的自尊心。”
这样就知道原因,但现实肯定不会这么顺利。
某些父母教育孩子只会说“你看别人家的××都会,你怎么就不行。”“就是你太懒,不愿意学。”
对于这种父母我只能说一句“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责怪他人。”若你能力足够,你自己激发孩子的好学心呀!
能成功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到问题。即实际情况是什么。
一旦认知偏离,可能敲不到根本点上。
某些人极为擅长归结缪因,什么“因为他懒,所以他成绩差”,“因为他不努力,所以生活一团糟”。
全都只在表面停留,没有深入探究。拿我的抑郁来说,难到要讲“因为我脑子里想太多,我是这个样子,所以我抑郁”吗?
TM又不是我想那样!那些黑暗思绪无孔不入,我根本止不住。
我分析出的终极原因是,我无法接受亲人只会叫别人努力,而自己从不努力固步自封的现实。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你要不要因为他人的弱陷而放弃改变自己的机会。
我的答案是“不要”,所以我在试着摆脱这种困境。
不过认识到这个本质,使我的抑郁消失了很多。学习与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在这种状况下体现出来,多阅读还是有用的。
5
我希望更多的人在遇到难题时,能多问自己“为什么”,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再进击。
最怕那些急躁暴戾行动盲目的人不知自己的问题在哪,还一个劲地添堵。先找到症结所在再根据现实说话好吗?!
回归话题,这样一本书适合用来游戏。而生活里,就别用这样的暗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如同不要根据八字合不合,星座配不配来交往般。现实如何,动脑子想想,形成自己的思考后再行动。
别轻易把他人的生活之理套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要知道你的生活是你的,别活成他人的模样。
答案之书,提供的不是答案,只是一种思路,另一种可能。
人有时就是纠结于单一的选择里不知逃脱,其实选择都是多样的,看你怎么选吧。
我不鼓励任何人去做任何选择。我只希望,活到现在的你,仍有选择的权力。
如果没有,希望你现在去努力争取。
有选择的可能,总比无奈的被迫选择,更有自由的芬香。
人的后悔大多源于一句“本来我可以”。不要停止学习,不要小看后悔的苦味。
认清现实,再行动。如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