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国争霸。自齐桓公首霸之后,晋、楚两国相继而起,逐鹿中原,争当盟主之位。
虽说晋楚争霸先后持续了百余年,但终因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双方均未取得实质性的收获。
最终,在其他诸侯国的调停之下,晋楚两国之间进行了两次弥兵罢战。
两次的“弥兵会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至此,春秋历史进入了晋楚两国的停战期,同时出现了晋楚并霸的局面,而中原地区也进入了难能可贵的和平期。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彼时晋楚两国对这一现状都不太满意。于是,在这种形势下,晋景公采纳申功巫臣的建议联吴疲楚,而楚国却联合秦越,以此互相牵制,相互制衡。
吴国偏居东南沿海地区,与越国为邻,有断发文身之俗。在中原人眼中,吴国就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蛮夷之国。
但为了牵制楚国,晋国开始大力扶植吴国,并派申功巫臣坐镇指导车站射御,使吴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吴国原本是楚国的附庸国,但在申功巫臣的唆使下,他们开始背叛楚国,且多次地进行攻伐。
待到吴王阖闾时期,楚国已被吴国折腾的疲惫不堪,且元气大伤,如果不是秦国出手想救,楚国险些被灭。
此时的楚国再无力与晋国争锋。然,这并不代表它会妥协,它也学着晋国扶植吴国的那套方法,在吴国的后院开始扶植越国,用越国来牵制吴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精彩纷呈的晋楚争霸赛已渐渐落下帷幕,取而代之的是吴越争霸的开始。
吴越争霸的开始要追溯到越王允常和吴王阖闾时期,那时两人就不对付,允常之时,与吴王阖闾“战而相怨伐。”
后来越王允常去世,勾践新上位。吴王阖闾闻听此消息,兴奋异常,决定趁他病要他命,立马出兵攻打越国。
这是勾践继位后的第一次战事,他使出奇招,最终战胜了吴军。
这场战役最终以吴军失败而收场,且阖闾在这场战役中因受伤而不治身亡,临终前他嘱咐儿子夫差定要为他报仇雪恨。
三年后,吴王夫差三年如一日的疯狂练兵气势吓得了越王勾践,于是勾践决定先发制人,便发兵攻打吴国。
这个结果我们已经知晓了,公元前494年的夫椒之战,也就是越王勾践继位后的第三年,吴越两军在夫椒展开激战,越军大败。
吴军乘胜追击直捣越都会稽,攻破会稽城。后来也就有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
其实这段在我们之前学习的那篇文章《吴许越成》中已做了详细的讲解,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上篇文章的后续,吴国再次兴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为了保存实力,接受了大夫文种的建议,派诸稽野以卑辞厚币向吴国假装求和。本文叙述的就是此事。
我们明天开始学习正文!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