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感觉不是一惊一乍,而是近来在好多时候就突然无预警的冒出来的念头。
当然,不是个子长高的问题,这个木已成舟,变得更小和往回缩的速度慢一点,已经是感恩戴德。
就是在遇到事情,看待、处理问题的时候,好像遇到了新的和以前不一样的自己,感觉还是在不断的成熟和成长,即使已经是人到中年。
大人都是如此,何况是我们的孩子。
自从女儿上初中,才逐渐体会到引导、理解、教育这些,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但依然是懵懂少年的孩子,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有的时候,会被一种奇怪莫名的感觉占据,突然觉得站在面前这个比你高的小姑娘特别的陌生,好像已不再是你所熟悉、所认为的那个孩子。
是我们成长的速度赶不上孩子了吗?
她的小心思、交友观、过山车一样的成绩、说变就变的情绪、看待问题的角度、各种欲望的凸现、奇形怪状的表现,迎面而来,让人措手不及,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
那个对待孩子心中有数的自己,开始怂了下来。没有太多的力量去带着孩子心甘情愿走,该怎么办的念头一次次的冒出来。
想到了学习,已积极的跟着老师、跟着书本、跟着过来人学习取经,但这个过程没有太多的豁然开朗,没有很大的惊喜,因为你还在不断的和问题相遇。
这种感觉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一步步的探索、一遍遍的尝试、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
也许只有经过这样的历练与考验才能学会走路,走好接下来的道吧!
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和你爱的、那个从小看大的孩子一起成长。
梅姐就是一个睿智的女人。近几年她开始喜欢上了看青春片的电视,尤其是讲述高中生、初中生的片子。就因为这,还被我吐槽过几回。
但现在想来,真的很有必要。当她女儿上初中的时候,孩子的好多表现与表象,和现在的我一样,不够理想,困惑重重。然后,她就开始思考,孩子究竟是在想些什么?一些问题和现象竟然在看剧的过程中得到了答案。好多家长认为不能理解的、无法认同的事情,在这一代孩子看来那是再正常不过的,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用上纲上线。
难道这就是代沟吗?传说中那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你觉得大大方方、简简单单的衣服,她不喜欢。你认为不长不短清清爽爽的发型,她看不下。你看那嘻嘻哈哈像女孩一样的男孩没有男子汉气概,她认为那才是帅、是炫、是酷。你看来那些蹦蹦跳跳的真人秀没有多少营养,孩子竟然在红火热闹中找到了坚持和努力。
那么,该重新审视的是大人吧!
孩子毕竟是孩子,是些等不上长大的孩子,在不断寻找自己的孩子。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呢,自己又长大多少呢?在利益面前,在诱惑、选择、困难,风雨、欲望面前,你以为那个大公无私、风轻云淡、不屑一顾、无所畏惧的自己屹立不倒吗?
其实大多时候还是软弱的很,勉勉强强的强颜欢笑,根本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样高尚和充满力量,这不就是一种自我认识和成长。
大人不是完美的,为啥要求我们孩子的完美。
你的那些说教,那些指责、那些怪怨、甚至是打骂,是否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帮助孩子正确的对待学习、生活,心服口服的引导孩子积极的面对一切,树立正确的三观。
最起码,能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能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
一个服字,家长得付出多少,得有多么的智慧,活的有多么的通透,这个在我看来真是太难啦!
我是感觉无力,我更是佩服这样的人,能激发孩子自身引擎动力的人。
所以觉得自己很怂,无力感爆棚。
有时候又觉得,快就这样吧,顺其自然,但又害怕这样的懒惰与不负责冒出来。
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无法保障她有一个漂亮的成绩,但应该给一个健康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吧。
所以,还是需要充电学习、不断的自我反思和鼓励,还需要和孩子一起长大,在帮助孩子的同时,找到那个最好的自己。
听说,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聚在一起,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共同的话题就是孩子。可见大家都是一样,在面对这群孩子的自己都有一种无力感,都被喘压的够呛,需要一个出口去释放,也需要一个平台来切磋,更需要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共鸣和答案。
这就是成长吧,懵懵懂懂的成长。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放下端着的架子,真正开始面对和审视这个正在长大的孩子;是不是应该松开那根绷着的弦,软软的对待孩子;是不是应该放低姿态,商商量量的和孩子一起面对所要面对的一切,包括她不懂的你解释给孩子听,你不懂得让孩子讲给你听;能不能找到一种孩子和家长都能接受的方法去解决和面对接下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是不是有些理想主义,是不是想的太过简单,孩子买不买帐,家长能不能放下面子示弱并坚持?
我反正是不能抗抗硬硬的回答说可以,因为在很多时候,自己就是那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但总归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想象到那样的气氛轻松了许多,对青春期的孩子、对快要更年期的自己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儿呢?说不定在这个带孩子一起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一样的、那个比较可爱的自己。
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现在的我需要成长的呼声特别的高,急切的需要你们支招。
所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自私的找寻各路高手,跪求锦囊妙计,帮助我这个“软肌巴塔”的妈妈,和孩子一起长大。
网友评论